[实用新型]BOG气体复温回收利用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21502479.6 | 申请日: | 2020-07-27 |
公开(公告)号: | CN212745980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9 |
发明(设计)人: | 何建刚;孟晓凡;马玄;柳一新;李海峰;廖曼立 | 申请(专利权)人: | 宜昌力能液化燃气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7C13/00 | 分类号: | F17C13/00 |
代理公司: | 宜昌市慧宜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6 | 代理人: | 夏冬玲 |
地址: | 443300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bog 气体 回收 利用 系统 | ||
1.一种BOG气体复温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是:它包括LNG储罐(1)、净化塔(2)、BOG压缩机(6)、热交换系统和自加热系统;LNG储罐(1)液相出口与净化塔(2)的天然气入口连接,LNG储罐(1)的BOG气相出口与第一管路(31)连接,第一管路(31)分别与热交换系统和自加热系统连接,热交换系统和自加热系统并联设置;热交换系统包括第二管路(32),第二管路(32)一端与第一管路(31)连接,另一端与换热装置(4)连接,第二管路(32)穿过换热装置(4)后连接至BOG压缩机(6);自加热系统包括第三管路(33),第三管路(33)一端与第一管路(31)连接,另一端与BOG压缩机(6)连接,第三管路(33)上设置有空温式汽化器(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BOG气体复温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是:所述LNG储罐(1)上设置有压力计(11);第一管路(31)上设置有第一阀门(7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BOG气体复温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第二管路(32)上连接有第二阀门(72),第二阀门(72)位于换热装置(4)与LNG储罐(1)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BOG气体复温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是:所述BOG压缩机(6)设置有两个出口端,一个出口端与第四管路(34)连接,另一个出口端与第五管路(35)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BOG气体复温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第四管路(34)另一端与净化塔(2)的天然气入口连接;第四管路(34)上连接有第三阀门(73)。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BOG气体复温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第五管路(35)另一端与燃气发电机(61)连接;燃气发电机(61)与BOG压缩机(6)之间连接有第四阀门(74)。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BOG气体复温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燃气发电机(61)一端通过线缆与蓄电池(62)连接,蓄电池(62)与电热器(63)连接;电热器(63)进水端与进水管(64)连接,电热器(63)出水端与净化塔(2)通过热水管配合进行加热。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BOG气体复温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是:所述换热装置(4)包括保温壳(41)和换热管(42);换热管(42)为蛇形往复结构,穿过保温壳(41)内部;换热管(42)一端与第六管道(36)连接,作为换热管(42)的进口端,另一端为出口端;第六管道(36)连接至净化塔(2)的出口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BOG气体复温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是:所述换热管(42)内部设置有BOG进气管(43);BOG进气管(43)与第二管路(32)连通;BOG进气管(43)进口一端穿过换热管(42)进口端的侧壁,沿换热管(42)内部延伸;BOG进气管(43)出口一端从换热管(42)出口一端的侧壁穿出;净化后的天然气从换热管(42)和BOG进气管(43)的间隙中流过。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BOG气体复温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是:所述BOG进气管(43)出口一端管路上连接有温度传感器(8);BOG进气管(43)出口一端通过二位三通电磁阀(9)与循环管(44)以及BOG出气管(45)连接;循环管(44)连接至BOG进气管(43)的进口端;BOG出气管(45)与BOG压缩机(6)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宜昌力能液化燃气有限公司,未经宜昌力能液化燃气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502479.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LNG汽化器复温系统
- 下一篇:一种旋流器下盖装配检测工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