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货叉称重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2021360696.6 | 申请日: | 2020-07-13 |
| 公开(公告)号: | CN21286402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2 |
| 发明(设计)人: | 孙昊辰;张庭义 | 申请(专利权)人: | 全立传感科技(南京)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6F9/075 | 分类号: | B66F9/075;B66F9/12;G01G19/08 |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张超 |
| 地址: | 211800 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浦***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称重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货叉称重系统,包括货叉和叉盖,所述货叉的水平臂顶端面设有第一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一安装槽通过螺栓与第一称重传感器的固定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安装槽的一端为开口端,第二安装槽的开口端通过螺栓与第二称重传感器的固定端固定连接,所述叉盖覆盖于货叉的水平臂上方且叉盖通过螺栓分别与第一称重传感的测力端和第二称重传感器的测力端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将控制板和电池盒均集成到叉盖和叉盖底板上,这样可减少货叉垂直臂机加工内容,省去了原设计的保护板;使称重传感器的电缆布线更方便可靠,简化了产品的装配作业工作;扩大货叉的可移动范围,使得使用更方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叉车属具,具体涉及一种货叉称重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劳动力成本的不断提升,用传统的方法将托盘货物叉去地磅称重,很浪费劳动力和劳动时间,因此出现了一些可称重的叉车;但是现有的叉车均为在货叉水平臂上安装称重传感器,而将控制板以及电池都安装在货叉垂直臂上,外面须加盖保护板,称重传感器电缆须延叉臂经过转角一直排到控制板,电缆较难固定,组装技术要求高;货叉垂直臂上加工控制板安装槽,及保护板安装孔等费时费力,而且由于保护板上还需安装电池盒,导致保护板整体宽度比标准货叉增加了很多,使得货叉的可移动范围明显变小,另外在货叉垂直臂上控制板安装槽,会影响货叉的强度和承重能力。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货叉称重系统,解决了现有的叉车均在货叉垂直臂上加工控制板安装槽及保护板安装孔,导致货叉的可移动范围明显变小,并且降低货叉的强度和承重能力的问题。
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一种货叉称重系统,包括货叉和叉盖,所述货叉的水平臂顶端面设有第一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一安装槽通过螺栓与第一称重传感器的固定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安装槽的一端为开口端,第二安装槽的开口端通过螺栓与第二称重传感器的固定端固定连接,所述叉盖覆盖于货叉的水平臂上方且叉盖通过螺栓分别与第一称重传感的测力端和第二称重传感器的测力端固定连接;
所述叉盖远离货叉的一端底部固定安装有叉盖底板,所述叉盖底板的侧壁通过支撑架与电池盒固定仓固定连接,所述电池盒固定仓内安装有电池盒,所述叉盖的底端面还固定安装有控制板,所述控制板分别与电池盒、第一称重传感和第二称重传感器电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称重传感器的高度大于第一安装槽的深度,所述第二称重传感器的高度大于第二安装槽的深度。第一称重传感器的高度与第二称重传感器的高度相同,这样使得叉盖上的重物将力传给称重传感的测力端,便于测出力的大小。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安装槽与第二安装槽之间设有排线槽。排线槽解决了电缆线较难固定的问题。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安装槽为阶梯槽,阶梯槽的第一阶梯面高于阶梯槽的第二阶梯面,且第一称重传感器的固定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阶梯槽的第一阶梯面上。
进一步的,位于所述第一称重传感的测力端下方的货叉上设有通孔。
进一步的,所述叉盖底板的底端设有维修口,叉盖底板的维修口处通过螺栓安装有盖板。
进一步的,所述叉盖的侧壁上设有电池盒盖和LED灯,所述电池盒盖与电池盒的位置相对应,所述LED灯与控制板电连接。电池盒可以方便通过电池盒盖取出充电。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安装槽内还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电子水平仪,所述电子水平仪与控制板电连接。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将控制板和电池盒均集成到叉盖和叉盖底板上,这样可减少货叉垂直臂机加工内容,省去了原设计的保护板;使称重传感器的电缆布线更方便可靠,简化了产品的装配作业工作;扩大货叉的可移动范围,使得使用更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叉车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全立传感科技(南京)有限公司,未经全立传感科技(南京)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36069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