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进出风结构以及空调器有效
申请号: | 202021321426.4 | 申请日: | 2020-07-07 |
公开(公告)号: | CN21280601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26 |
发明(设计)人: | 宋伟杰;董劲松;邓国胜;邓善发;胡鹏;朱博炎;田霖;蓝剑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宏源地能热泵科技(中山)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13/06 | 分类号: | F24F13/06;F24F13/30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李旭亮 |
地址: | 5284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进出 结构 以及 空调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进出风结构以及空调器,其中,一种进出风结构包括壳体、进风接头以及出风接头,壳体内设有风腔,进风接头设于壳体的前侧,且进风接头的内腔连通风腔,出风接头设于壳体的前侧,且出风接头的内腔连通风腔。通过上述结构,出风接头与进风接头均设于壳体的前侧,以能够减小占用前后方向的空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进出风结构以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在市面上,一些空调器采用前后进出风结构(参照图4),空调器将空气运送并通过前后进出风结构到达蒸发器进行换热。这种前后进出风结构占据了较大的前后方向空间,以影响其他元器件的布局。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进出风结构,能够减小占用前后方向的空间。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具有该进出风结构的空调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实施例的一种进出风结构,包括:壳体、进风接头以及出风接头,所述壳体内设有风腔,所述进风接头设于所述壳体的前侧,且所述进风接头的内腔连通所述风腔,所述出风接头设于所述壳体的前侧,且所述出风接头的内腔连通所述风腔。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进出风结构,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上述结构,出风接头与进风接头均设于壳体的前侧,以能够减小占用前后方向的空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进风接头位于所述出风接头的上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风腔的左侧壁设有向右延伸的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风腔分隔为进风腔和出风腔,所述进风腔位于所述出风腔的上侧,所述隔板与所述风腔的右侧壁间隔有通口,所述通口连通所述进风腔和所述出风腔,所述进风接头的内腔连通所述进风腔,所述出风接头的内腔连通所述出风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进风腔的容积小于所述出风腔的容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隔板的右侧部向右下方延伸。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风腔的右侧壁向右下方弯曲。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出风腔的后壁上设有风扇接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风扇接盘上设有走线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空调器,包括如上所述的一种进出风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上述结构,出风接头与进风接头均设于壳体的前侧,以使空调器前后方向的空间能够更加灵活地布局元器件。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进出风结构一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2为图1中所示进出风结构的局部分解图;
图3为图2中所示壳盖与风扇接盘的结构图;
图4为一现有的进出风结构。
附图标记:
壳体100、隔板110、进风腔120、出风腔130、通口140;
进风接头200;
出风接头300;
风扇接盘400、走线孔41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宏源地能热泵科技(中山)有限公司,未经宏源地能热泵科技(中山)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32142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封袋装置
- 下一篇:一种易更换滤芯的多级滤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