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预制地下墙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1306348.0 | 申请日: | 2020-07-06 |
公开(公告)号: | CN21289631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6 |
发明(设计)人: | 王新新;张阿晋;程子聪;孙廉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5/20 | 分类号: | E02D5/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120 上海市浦东新***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预制 地下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型预制地下墙结构,包括数个首尾连接的工字型钢桩桩体单元、连接在相邻工字型钢桩桩体单元之间的钢筋笼和浇筑在工字型钢桩桩体单元与钢筋笼之间的混凝土,所述工字型钢桩桩体单元包括上下两个翼板、连接两个翼板的腹板以及沿桩体通长固接在腹板两侧的T型钢,所述翼板的一端设有连接槽,另一端设有与连接槽形状吻合的榫头,所述钢筋笼的两端分别和T型钢相连接。本实用新型能够在狭小空间、紧邻既有建构筑物基础等特殊环境下快速安全施工。同时,通过钢板与混凝土现浇的组合,有效提升了地下墙的整体刚度,在相同实用条件下可有效减小墙体截面,提高空间利用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预制地下墙结构,适合在狭小空间内、紧贴既有建构筑物基础的环境下进行施工,属于土木工程施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地下连续墙是基础工程在地面上采用一种挖槽机械,沿着深开挖工程的周边轴线,借助泥浆护壁作用,开挖出一条狭长的深槽,清槽后,在槽内吊放钢筋笼,然后用导管法灌筑水下混凝土筑成一个单元槽段,如此逐段进行,在地下筑成一道连续的钢筋混凝土墙壁,作为截水、防渗、承重、挡水结构。
地下连续墙施工震动小,噪声低,墙体刚度大,防渗性能好,对周围地基无扰动,可以组成具有很大承载力的任意多边形连续墙代替桩基础、沉井基础或沉箱基础。随着开发使用新技术、新设备和新材料,地下连续墙越来越多地用作结构物的一部分或用作主体结构。然而,随着既有地下空间拓建、密贴既有建构筑物基础等新的施工形式的出现,施工空间狭小,无法采用大型机械设备施工。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新型预制地下墙结构,可实现临时支护与永久结构合一,实现在狭小空间内、紧贴既有建构筑物基础等敏感环境下的连续快速施工。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新型预制地下墙结构,包括数个首尾连接的工字型钢桩桩体单元、连接在相邻工字型钢桩桩体单元之间的钢筋笼和浇筑在工字型钢桩桩体单元与钢筋笼之间的混凝土,
所述工字型钢桩桩体单元包括上下两个翼板、连接两个翼板的腹板以及沿桩体通长固接在腹板两侧的T型钢,所述翼板的一端设有连接槽,另一端设有与连接槽形状吻合的榫头,
所述钢筋笼的两端分别和T型钢相连接。
进一步,上下两个翼板端部的连接槽呈交错设置。
进一步,所述连接槽的截面形状为C字形。
进一步,所述工字型钢桩桩体单元的高度为12-15m,宽度为3m。
进一步,所述钢筋笼的高度为12-15m,长度为2.8m。
本实用新型的原理是,通过连接槽与榫头的连接以及钢筋笼的安装实现相邻两个工字型钢桩桩体单元间的连接,通过在工字型钢桩桩体单元与钢筋笼之间浇筑混凝土实现了桩体单元间的刚性连接,形成连续的地下预制墙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能够在狭小空间、紧邻既有建构筑物基础等特殊环境下快速安全施工,通过桩体单元分节预制、免共振沉桩,可实现地下连续墙快速施工。同时,通过钢板与混凝土现浇的组合,有效提升了地下墙的整体刚度,与钢筋混凝土墙结构相比,在相同实用条件下可有效减小墙体截面,提高空间利用率。
2、在本实用新型中,混凝土配合T型钢增加了地下渗水的绕流路径,能够有效提高地下墙的整体防水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中工字型钢桩桩体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中,T型钢与钢筋笼之间的连接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30634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