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动测斜仪有效
| 申请号: | 202021227701.6 | 申请日: | 2020-06-29 |
| 公开(公告)号: | CN21215857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5 |
| 发明(设计)人: | 李烨;夏元友;殷书梅;陈智旻;洪欣然;杨俊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1C9/00 | 分类号: | G01C9/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纽乐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10 | 代理人: | 田磊 |
| 地址: | 43007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 测斜仪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动测斜仪,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固设有智能控制器,所述智能控制器包括嵌入式PC,所述嵌入式PC连接电源管理模块、通讯模块、电机驱动模块,所述电源管理模块连接蓄电池,所述通讯模块连接通讯天线,所述电机驱动模块连接直流电机,所述直流电机连接减速机,所述减速机连接卷扬滚筒,所述卷扬滚筒通过信号线连接定滑轮,所述定滑轮下端设有限位开关,所述定滑轮设置在称重传感器承台上,所述称重传感器承台上设有称重传感器,所述称重传感器连接所述智能控制器;所述定滑轮通过所述信号线还连接有测试仪探头。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动测斜仪,这种测斜仪加入了智能收放测量功能,可以实现自动测量,使用方便,维护成本低。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基坑测量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自动测斜仪。
背景技术
随着现在城市高楼、地铁的快速修建,基坑的深度不断增加,再加上很多地基工程的地质条件又非常复杂,因此越来越多的需要对基坑、边坡等水平位移以及地面沉降进行实时监测以方便施工计划的制定。而测斜仪主要是应用在这一领域的装置,它主要是通过伸入到预先钻好的深坑中,利用测斜仪上下两对带弹簧的收缩轮产生的挤压变形导致测斜仪主轴线与铅垂线夹角的变化量,通过公式计算得出基坑中各个点的水平位移量。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测斜仪装置为导轮式测斜仪,在导轮式测斜仪中,测斜管通常安装在穿过不稳定土层至下部稳定地层的垂直钻孔内。使用数字垂直活动测斜仪探头,控制电缆、滑轮装置、读数仪来观测测斜管的变形。第一次观测可以建立起测斜管位移的初始断面,其后的观测会显示当地面发生运动时断面位移的变化。观测时,探头从测斜管底部向顶部移动,在半米间距处暂停并进行测量倾斜工作。探头的倾斜度由两支受力平衡的伺服加速度计测量所得,一支加速度计测量测斜管凹槽纵向位置,即测斜仪探头上测轮所在平面的倾斜度,另一支加速度计测量垂直于测轮平面的倾斜度,倾斜度可以转换成侧向位移。对比当前与初始的观测数据,可以确定侧向偏移的变化量,显示出地层所发生的运动位移。绘制偏移的变化量可以得到一个高分辨率的位移断面图。此断面图有助于确定地面运动位移的大小、深度,方向和速率,简而言之就是测量孔内不同深度的倾斜角度,从而获取孔内的变形情况。
导轮式测斜仪一般分为固定式测斜仪和便携式测斜仪。
固定式测斜仪一般采用多个为一组,分别按不同的深度固定安装在一个测斜管中,用以检测测斜管所在孔洞的变形情况。缺点:由于每一个监测点需要多台测斜仪进行测量,且应为测斜管一般较深,通常在20-30米,而受限于基建成本和安装难度的原因,不可能在同一个测斜管内安装过多的测斜仪,所以一般每组测斜仪中个体之间的距离会被拉的比较开(测量间距较大),测量数据不能很精确的对被测点位的形变做出反映。优点:固定式的测量,能有效降低长期测量所消耗的人工成本,且测量速度很快,在人员不易到达的复杂地质环境中还可以采用远程采集的方式进行测量,数据可靠性高,在外接远程测量装置的时候容易实现高频次测量。
便携式测斜仪一般用于人工测量,在测量过程中由测量人员携带设备,对一片区域内的多个测斜点位(测斜管所在孔洞)分别测量记录数据。在测斜仪连接导线上按一定长度做好标记(一般为0.5米),将测斜仪完全放入测斜管中后,在每一个标记处进行测量记录,然后继续向上拉出,直到所有标记长度位置的测量数据全部记录后再进行下一个点位的测量。缺点:单次测量人工成本较高,在地质环境较为复杂,人员难以到达的区域,测量难度大,人为因素影响较大,其测量频次和数据可靠性完全取决于测量人员。优点:基建成本很低,测量间距比固定式密集,安装难度小(只用打孔后安放测斜管)。
目前,现有的测斜仪测量精度不高,测量数据不能很精确的对被测点位的形变做出反映;另外测量不方便,测量难度大,单次测量人工成本较高,人为因素影响较大,其测量频次和数据可靠性完全取决于测量人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自动测斜仪,解决现有测斜仪测量不方便、测量精度较低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理工大学,未经武汉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22770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学校制度管理智能终端
- 下一篇:真空吸附式圆形末端夹持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