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油发动机用点火线圈总成及发动机有效
申请号: | 202021213587.1 | 申请日: | 2020-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208543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4 |
发明(设计)人: | 李红星;付强;夏勇刚;王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和诚电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T13/04 | 分类号: | H01T13/04;H01T13/40;H01F38/12;H01F27/28;F02P3/02 |
代理公司: | 重庆博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2 | 代理人: | 李杰 |
地址: | 401336***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油 发动机 点火 线圈 总成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油发动机用点火线圈总成,包括点火线圈组体、高压线、输出端子和火花塞帽,所述点火线圈组体包括外壳、初级线圈以及次级线圈,该外壳靠近次级线圈的一端具有一高压嘴;在高压嘴内沿其轴向设置有一导电针,该导电针的一端伸入壳体内并与所述次级线圈的一端相连通,另一端位于高压嘴内侧;在高压嘴的内侧壁上绕其一周均匀分布有至少三条导向筋,所述导向筋与导向针平行;高压线的一端插入高压嘴内,并与导向筋紧配合在一起,使所述高压嘴内侧壁与高压线外侧壁之间具有间隙,并且所述导电针插入高压线内,并与高压线电连。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高压线与点火线圈之间的快速稳定连接,降低装配难度,提高高压线的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油发动机用点火线圈总成及发动机。
背景技术
点火线圈是将电源的低压电转变为高压电的基本元件。在摩托车或汽车的汽油发动机内通常设置有点火线圈装置,通过点火线圈装置实现发动机气缸内混合气体的燃烧。
但是,现有的汽油发动机存在以下问题:1、现有点火线圈高压线通常压接端子后,使用端子与点火线圈二次侧(输出侧)进行连接,并且还需使用自攻螺钉旋入高压线,易导致自攻螺钉锋利的棱边切断导体,不仅连接复杂,成本也相应增加。2、点火线圈二次侧通过无阻尼高压线连接到火花塞帽时,为了屏蔽干扰信号,必须在电路中增加一颗电阻,并通过使用弹簧等材料消除电阻安装间隙。无阻尼高压线与电阻使用两个部品串联而成,使得整个点火线圈的故障概率增加,并且对装配工艺要求高,耐久性能达成更加困难。3、火花塞侧连接的火花塞帽通常由树脂材料、橡胶材料、导电帽、弹簧、电阻及自攻螺钉等多个部品组合而成,故障概率增加,而且使用自攻螺钉装配工艺,对自攻螺钉尺寸精度要求高,无形中提高了制备和使用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的点火线圈总成中,高压线需要先压接端子后再与点火线圈连接,连接复杂以及在高压线与点火线圈之间使用自攻螺钉,易导致自攻螺钉锋利的棱边切断导体且装配困难的问题,提供一种汽油发动机用点火线圈总成及发动机,能够实现高压线与点火线圈之间的快速稳定连接,降低装配难度,提高高压线的使用寿命。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汽油发动机用点火线圈总成,包括点火线圈组体、高压线、输出端子和火花塞帽,所述点火线圈组体包括外壳、初级线圈以及次级线圈,该外壳靠近次级线圈的一端具有一高压嘴;在高压嘴内沿其轴向设置有一导电针,该导电针的一端伸入壳体内并与所述次级线圈的一端相连通,另一端位于高压嘴内侧;在高压嘴的内侧壁上绕其一周均匀分布有至少三条导向筋,所述导向筋与导向针平行;高压线的一端插入高压嘴内,并与导向筋紧配合在一起,使所述高压嘴内侧壁与高压线外侧壁之间具有间隙,并且所述导电针插入高压线内,并与高压线电连。
通过在高压嘴内设置导电针,并在高压嘴的内侧壁上设置至少三条导向筋,高压线与高压嘴接触时,高压线的一端插入高压嘴内与导向筋紧配合在一起,所述导电针插入高压线内,并与高压线电连,这样,高压线可以轻易压入高压嘴,使用导电针与高压线进行连接时,无需旋转装配,压入即可,不会对导体造成损伤;高压嘴由导向筋形成铁三角结构,将高压线稳固在指定区域内,装配高压线变得简单容易,降低对装配设备或人员的特别要求;无需在点火线圈二次侧连接端子和使用自攻螺钉旋入高压线,降低材料成本和制作成本,并且需使用弹簧等材料消除电阻安装间隙,装配简单,增加整个点火线圈总成的稳定性和耐久性,提高了高压线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所述高压线为阻尼高压线,这样,无需在电路中增加电阻,降低了装配难度,并且提高了整个点火线圈总成的稳定性以及使用寿命。
进一步,在所述高压嘴内侧壁与高压线外侧壁之间的间隙内填充有粘接剂,确保高压嘴和高压线之间的连接牢固。
进一步,所述粘接剂为环氧树脂类粘接剂,连接性能好并且成本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和诚电器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和诚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21358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工程机械灯具减震装置
- 下一篇:一种改进型称重传感器光刻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