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变配电低压电容柜温度控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1136281.0 | 申请日: | 2020-06-18 |
公开(公告)号: | CN21296873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13 |
发明(设计)人: | 荆永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鹏医药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B1/56 | 分类号: | H02B1/56;H02B1/24 |
代理公司: | 北京志霖恒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35 | 代理人: | 申绍中 |
地址: | 041500 山西省临***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配电 低压 电容 温度 控制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属于温度控制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变配电低压电容柜温度控制装置,所述一断路器、第二断路器的另一端通过导线分别与两个交流接触器连接,两个所述交流接触器均连接在热继电器上,所述热继电器与通风机连接,所述第一断路器的另一端通过导线与温度控制仪连接,所述温度控制仪通过导线与热继电器的常闭触点连接,所述热继电器的常闭触点连接有交流接触器的线圈,所述交流接触器的线圈通过导线与第二断路器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温度控制仪上设置有报警输出触点。本实用新型实现了实时自动监控温度,在开关温度升高超过允许温度时自动启动风机对柜内开关及电器进行强制通风降温。本实用新型用于对变配电低压电容柜的温度控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温度控制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变配电低压电容柜温度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变配电低压电容柜在运行时负荷刀开关因长期运行、环境温度、连接处接触不好、粉尘等不良影响会产生开关发热,极易导致开关“击穿”、电器着火事故。现有的变配电低压电容柜温度控制为人工使用“测温枪”测量刀开关温度,手动开启通风机进行强制通风来降低刀开关温度,温度降低后关闭通风机。不但增加了人工、效率低下,而且极易发生温度过高造成开关和其它电器元件减少寿命甚至起火的情况,严重影响了电容柜及整个低压配电系统的安全生产和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变配电低压电容柜需人工观察温度、手动操作控制通风机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效率高、自动化程度高、操作方便的变配电低压电容柜温度控制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变配电低压电容柜温度控制装置,包括第一断路器、第二断路器、交流接触器、热继电器、通风机、温度控制仪,所述第一断路器的一端连接在火线上,所述第二断路器的一端连接在零线上,所述一断路器、第二断路器的另一端通过导线分别与两个交流接触器连接,两个所述交流接触器均连接在热继电器上,所述热继电器与通风机连接,所述第一断路器的另一端通过导线与温度控制仪连接,所述温度控制仪通过导线与热继电器的常开触点连接,所述热继电器的常开触点通过第一蜂鸣器与第二断路器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温度控制仪通过导线与热继电器的常闭触点连接,所述热继电器的常闭触点连接有交流接触器的线圈,所述交流接触器的线圈通过导线与第二断路器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温度控制仪上设置有报警输出触点,所述报警输出触点的一端通过导线与热继电器的常开触点连接,所述报警输出触点的另一端通过导线与第二蜂鸣器连接,所述第二蜂鸣器通过导线与第二断路器的另一端连接。
所述通风机采用220V轴流通风机。
所述温度控制仪连接有温度探头,所述温度探头采用红外线温度探头。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实现了实时自动监控温度,在开关温度升高超过允许温度时自动启动风机对柜内开关及电器进行强制通风降温,杜绝了因人为操作、疏忽造成的电器超温而引发的事故;本实用新型还设置了超温报警功能,遇通风机故障不能启动时随着柜内温度的升高,达到设定值时蜂鸣器会自动报警,另外在通风机运行中负荷增大超出额定电流时蜂鸣器也会自动报警,提示配电值班人员及时发现问题并得到及时处理,从而延长了电容柜设备使用寿命,避免了事故,节约了人力,降低了成本,提高了设备的安全使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连接示意图;
其中:1为第一断路器,2为第二断路器,3为交流接触器,4为热继电器,5为通风机,6为温度控制仪,7为常开触点,8为第一蜂鸣器,9为常闭触点,10为线圈,11为报警输出触点,12为第二蜂鸣器,13为温度探头,L为火线,N为零线。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鹏医药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云鹏医药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13628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