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海绵城市建设用道路铺设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2021124159.1 | 申请日: | 2020-06-17 |
| 公开(公告)号: | CN21268859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2 |
| 发明(设计)人: | 贾传洋;施燕琪;何佳丽;刘恒祥;李子煜;李慧洁;高铭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临沂大学 |
| 主分类号: | E01C1/00 | 分类号: | E01C1/00;E01C7/18;E01C11/00;E01C11/22;E03F5/04;E03F5/10;E03B3/02;C02F9/02 |
| 代理公司: | 青岛致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36 | 代理人: | 张晓艳 |
| 地址: | 276000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海绵 城市建设 道路 铺设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海绵城市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海绵城市建设用道路铺设结构,包括基土层,基土层的上端设置有沥青路面,基土层的上端面中间与沥青路面之间铺设有一层防水砖,沥青路面的上端面中间横向分布的若干排水槽,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排水槽,从而将排水、蓄水的装置延伸至人行道下,从而减小装置对路面强度的影响,人行道对路面的要求低,不易损坏,同时通过设置蓄水池,实现对水流的积蓄,从而便于在旱季实现对绿化带的灌溉;通过设置沉淀池和蓄水池的配合,从而实现对流水实现初步沉降,配合滤网实现对排出水流进行过滤,从而避免垃圾进入蓄水池,避免造成管道堵塞,同时实现了对水流垃圾的统一清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海绵城市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海绵城市建设用道路铺设结构。
背景技术
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国际通用术语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实现雨水在城市中自由迁移。
现有的城市道路排水结构,只能实现在雨季时实现快速排水的目的,而无法实现蓄水的目的,同时在排水的过程中,由于道路上的垃圾随水流运动,从而容易造成排水装置的堵塞,传统的排水装置通常设置在地下,随着路面上载重车辆的压迫,极容易造成路面断裂,进而降低路面的使用寿命。
为此提供一种海绵城市建设用道路铺设结构,以解决蓄水、堵塞和排水装置的安装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海绵城市建设用道路铺设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海绵城市建设用道路铺设结构,包括基土层,所述基土层的上端设置有沥青路面,基土层的上端面中间与沥青路面之间铺设有一层防水砖,所述沥青路面的上端面中间横向分布的若干排水槽,沥青路面的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人行道,沥青路面的中间与人行道之间设置有绿化带,所述排水槽的内腔设置有线性分布的支撑杆,排水槽的左右两侧对称垂直连通排水沟渠,所述排水沟渠设置在绿化带靠近排水槽一侧的下端,所述绿化带的中间设置有与排水槽相对应的过道,绿化带的上端面左侧设置有线性等距分布的若干排水喷头,绿化带的下端设置有沉淀池,所述排水沟渠的上端连通排水槽,排水沟渠的下端连通沉淀池的右上方,所述沉淀池的左侧设置有蓄水池,所述蓄水池设置有人行道的下端,蓄水池的内腔设置有预埋水管,蓄水池的上端设置有第一井盖,蓄水池与沉淀池之间设置有连接槽,所述连接槽位于排水沟渠的下端,且连接槽位于沉淀池的一端端口位置设置有滤网。
优选的,所述过道的一端连通人行道,过道的另一端连通排水槽的上端,过道的上端设置有第二井盖,所述第二井盖固定安装在沉淀池的上端。
优选的,所述绿化带的下端设置有水泵,所述水泵的输出端连通排水喷头,水泵的另一端连通预埋水管。
优选的,所述蓄水池与沉淀池之间一一对应,蓄水池的深度大于沉淀池,线性分布的蓄水池之间通过预埋水管连通。
优选的,所述预埋水管的中间段预埋在人行道的下端,预埋水管的前后两端分别插接在相邻的蓄水池下端内腔,预埋水管的中间段横向连通水泵。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排水槽,从而将排水、蓄水的装置延伸至人行道下,从而减小装置对路面强度的影响,人行道对路面的要求低,不易损坏,同时通过设置蓄水池,实现对水流的积蓄,从而便于在旱季实现对绿化带的灌溉;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沉淀池和蓄水池的配合,从而实现对流水实现初步沉降,配合滤网实现对排出水流进行过滤,从而避免垃圾进入蓄水池,避免造成管道堵塞,同时实现了对水流垃圾的统一清理。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临沂大学,未经临沂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12415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窑炉进气结构
- 下一篇:一种废酸水处理中和装置的过滤功能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