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750kV超高压交流无间隙避雷器有效
申请号: | 202021106858.3 | 申请日: | 2020-06-15 |
公开(公告)号: | CN21232275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8 |
发明(设计)人: | 谷山强;万帅;曹伟;陈家宏;谭进;周啸宇;刘新;杜雪松;王智凯;刘子皓;吴煊之;张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武汉南瑞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C7/12 | 分类号: | H01C7/12;H01C1/01;H01C1/02;H01C1/16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潘杰 |
地址: | 211106 江苏省南京***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750 kv 超高压 交流 间隙 避雷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750kV超高压交流无间隙避雷器,包括均压环组件、瓷外套本体和底座结构,所述瓷外套本体包括数节瓷外套本体单元,所述数节瓷外套本体单元依次顺序连接,第一节所述瓷外套本体单元的上端连接有均压环组件,所述均压环组件包括小均压环、中均压环和大均压环,所述小均压环设置在第一节瓷外套本体单元的上端面上,所述小均压环的下方设置有中均压环,所述中均压环设置在第一节瓷外套本体单元的中部,所述中均压环的下方设置有大均压环,所述大均压环设置在第一节瓷外套本体单元的下端面上;本实用新型瓷外套本体单元采用大、小伞结构,满足耐污性能及2000m海拔下可靠运行的要求。适用于电气设备的保护。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避雷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750kV超高压交流无间隙避雷器。
背景技术
交流无间隙避雷器是系统中保护电气设备免受雷电及操作过电压损坏的重要电器,750kV超高压交流无间隙避雷器结构尺寸大,高度约为9m,对地杂散电容的存在对避雷器内部氧化锌电阻片的电位分布影响大,使得高压端氧化锌电阻片承担更重的电压负荷,极易率先出现老化,严重影响避雷器整体性能,采用均压环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但目前均压环多采用四环、甚至五环结构来实现,结构型式较为复杂,同时,随着跨区网架的建设及投运,电网潮流更加复杂,系统的过电压冲击更为频繁,对避雷器耐受能量冲击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750kV超高压交流无间隙避雷器,具有结构简单、能量耐受效果好的特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750kV超高压交流无间隙避雷器,包括均压环组件、瓷外套本体和底座结构,所述瓷外套本体包括数节瓷外套本体单元,所述数节瓷外套本体单元依次顺序连接,第一节所述瓷外套本体单元的上端连接有均压环组件,所述均压环组件包括小均压环、中均压环和大均压环,所述小均压环设置在第一节瓷外套本体单元的上端面上,所述小均压环的下方设置有中均压环,所述中均压环设置在第一节瓷外套本体单元的中部,所述中均压环的下方设置有大均压环,所述大均压环设置在第一节瓷外套本体单元的下端面上,最后一节所述瓷外套本体单元的下端连接有底座结构。
优选的,所述瓷外套本体单元的高度不小于2100mm,且瓷外套本体单元的的大伞伸出距离不小于85mm,小伞伸出距离不小于70mm,爬电距离不小于7500mm。
优选的,所述瓷外套本体单元的内部采用氧化锌电阻片串联结构,氧化锌电阻片直径为115mm,厚度为22.5mm,直流1mA参考电压为4.95kV,10kA冲击电流下残压为7.45kV,2ms方波耐受为3500A。
优选的,所述小均压环的环直径不小于1280mm,管径不小于200mm,伸出高度不小于310mm,所述中均压环的环直径不小于2350mm,管径不小于80mm,罩入深度不小于890mm,所述大均压环的环直径不小于3050mm,管径不小于200mm,罩入深度不小于1700mm。
优选的,所述底座结构包括绝缘底座、绝缘安装板、滑动块、齿条、密封垫、手柄和连接杆,所述绝缘底座与最后一节瓷外套本体单元的下端连接,所述绝缘底座的一侧转动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靠外端连接有手柄,所述连接杆的靠内端连接有齿轮,所述绝缘底座的下方设置有绝缘安装板,所述绝缘安装板的上方中间位置连接有齿条,所述齿轮与齿条啮合连接。
优选的,所述绝缘底座上且对应连接杆的位置开设有圆孔,连接杆与圆孔间通过轴承转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绝缘底座的下方两端均连接有滑动块,所述绝缘安装板的两侧且对应滑动块的位置开设有滑动槽。
优选的,所述绝缘底座的两端均设有密封垫,所述密封垫的下端面贴合绝缘安装板的上表面。
优选的,所述绝缘底座和绝缘安装板的绝缘电阻不小于2000M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武汉南瑞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武汉南瑞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10685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副驾座椅及汽车
- 下一篇:一种电子用通信固定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