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具有阻燃抗菌功能的纺织面料有效
申请号: | 202021027999.6 | 申请日: | 2020-06-06 |
公开(公告)号: | CN21245204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2 |
发明(设计)人: | 李营 | 申请(专利权)人: | 赤壁新纺纺织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6M11/47 | 分类号: | D06M11/47;D06M11/44;D06M11/71;D06M101/32 |
代理公司: | 长沙中海宏图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24 | 代理人: | 赵佳 |
地址: | 437321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阻燃 抗菌 功能 纺织 面料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阻燃抗菌功能的纺织面料,包括基布层,所述基布层由经线和纬线交错编织而成,所述基布层的底部涂设有阻燃层,所述阻燃层包括阻燃外层和阻燃内层,所述阻燃层而定底部喷涂有抗菌层,所述抗菌层包括抗菌外层、抗菌夹层和抗菌内层。本实用新型通过阻燃外层和阻燃内层的配合,可对基布层起到阻燃防火效果,减缓火势在基布层上的蔓延速率,避免火势出现快速扩散的情况,通过抗菌外层、抗菌夹层和抗菌内层的配合,可对基布层表面进行有效抗菌处理,防止细菌菌落滋生附着在基布层表面,影响纺织面料的整体穿着舒适度,同时也易导致细菌对人们皮肤表面造成过敏伤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面料领域,具体为一种具有阻燃抗菌功能的纺织面料。
背景技术
纺织面料,按织造方法分,有纬编针织面料和经编针织面料两类,纬编针织面料常以低弹涤纶丝或异型涤纶丝、锦纶丝、棉纱、毛纱等为原料,采用平针组织,变化平针组织,罗纹平针组织,双罗纹平针组织、提花组织,毛圈组织等,在各种纬编机上编织而成。
纺织面料为服装制作必不可少的重要材料,然而传统的纺织面料在应用过程中,不具有阻燃抗菌功能,在纺织面料表面受到高温火势焚烧时,易造成火势的快速扩散,不可对火势的蔓延速率进行有效阻滞,同时也不可对纺织面料进行抗菌处理,导致纺织面料表面滋生较多细菌菌落,久而久之,对人们皮肤表面造成过敏伤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阻燃抗菌功能的纺织面料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阻燃抗菌功能的纺织面料,包括基布层,所述基布层由经线和纬线交错编织而成,所述基布层的底部涂设有阻燃层,所述阻燃层包括阻燃外层和阻燃内层,所述阻燃层而定底部喷涂有抗菌层,所述抗菌层包括抗菌外层、抗菌夹层和抗菌内层。
优选的,所述阻燃内层喷涂在基布层的底部,所述阻燃外层喷涂在阻燃内层的底部,所述阻燃内层和阻燃外层的整体厚度范围介于40um-50um。
优选的,所述阻燃外层的材质为三氧化二锑无机阻燃剂涂料,所述阻燃内层的材质为纳米级氢氧化镁阻燃剂。
优选的,所述抗菌内层涂设在阻燃内层的底部,所述抗菌夹层涂设在抗菌内层的底部,所述抗菌外层涂设在抗菌夹层的底部,所述抗菌夹层位于抗菌外层和抗菌内层相向的一侧,所述抗菌外层、抗菌夹层和抗菌内层的整体厚度范围介于45um-65um。
优选的,所述抗菌内层的材质为银离子抗菌剂涂料,所述抗菌夹层的材质为磷酸二氢铵无机抗菌剂涂料,所述抗菌外层的材质为纳米抗菌材料涂层。
优选的,所述经线的材质为阻燃抗菌混纺纱线,所述经线的数量至少为六根,所述经线相向的一侧填充有氢氧化镁复合阻燃剂,所述纬线的材质为涤纶丝。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阻燃外层和阻燃内层的配合,可对基布层起到阻燃防火效果,减缓火势在基布层上的蔓延速率,避免火势出现快速扩散的情况,通过抗菌外层、抗菌夹层和抗菌内层的配合,可对基布层表面进行有效抗菌处理,防止细菌菌落滋生附着在基布层表面,影响纺织面料的整体穿着舒适度,同时也易导致细菌对人们皮肤表面造成过敏伤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赤壁新纺纺织实业有限公司,未经赤壁新纺纺织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02799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静电的纺织面料
- 下一篇:多功能便于安装的应急指示牌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D06M 对纤维、纱、线、织物、羽毛或由这些材料制成的纤维制品进行D06类内其他类目所不包括的处理
D06M11-00 用无机物或其配合物处理纤维、纱、线、织物或这些材料制成的纤维制品;和机械处理相结合的处理,如丝光
D06M11-01 .用氢、水或重水;用金属氢化物或其配合物;用硼烷、二硼烷、硅烷、二硅烷、膦、二膦、、二、胂、二胂或它们的配合物
D06M11-07 .用卤素;用氢卤酸或其盐,用氧化物或卤素的含氧酸或其盐
D06M11-32 .用氧、臭氧、臭氧化物、氧化物、氢氧化物或过化合物;从具有两性元素—氧键的阴离子衍生的盐
D06M11-51 .用硫、硒、碲、钋或其化合物
D06M11-58 .用氮或其化合物;如硝酸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