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液态锂离子极片电池包有效
申请号: | 202021008822.1 | 申请日: | 2020-06-04 |
公开(公告)号: | CN21201117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4 |
发明(设计)人: | 张聪聪;王卫润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萨姆蒂萨(天津)数据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0585 | 分类号: | H01M10/0585;H01M2/02;H01M2/34;H01M10/42;H01M10/0525 |
代理公司: | 天津翰林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2210 | 代理人: | 王瑞 |
地址: | 300401 天津市北辰区***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液态 锂离子 电池 | ||
1.一种液态锂离子极片电池包,其特征在于该电池包包括填充式密闭封装外壳、多功能电压采集线束、绝缘防渗膜和若干个极片容量单元;
一个极片容量单元的容量单元负极耳连接上一个或下一个极片容量单元的容量单元正极耳,进而将所有的极片容量单元依次首尾连接,形成正负相接的串联结构;第一个极片容量单元的容量单元正极耳引出电池包总正极接线端子;最后一个极片容量单元的容量单元负极耳引出电池包总负极接线端子;相邻两个极片容量单元之间的容量单元正极耳或容量单元负极耳上连接一个多功能电压采集线束;第一个极片容量单元的容量单元正极耳连接一个多功能电压采集线束,最后一个极片容量单元的容量单元负极耳连接一个多功能电压采集线束;相邻两个极片容量单元之间设置一个绝缘防渗膜,进而将每个极片容量单元单独隔开,形成独立的单元;再经过注电解液和化成后,通过填充密封材料对电池包外部周围和内部空隙进行填充式密闭封装,形成填充式密闭封装外壳,同时在填充式密闭封装外壳的外侧预留电池包总正极接线端子、电池包总负极接线端子和所有的多功能电压采集线束的对外接线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态锂离子极片电池包,其特征在于填充式密闭封装是通过填充密封材料以注塑凝固、发泡凝固或注液凝固的方式实现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液态锂离子极片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密封材料采用绝缘耐热、耐候、耐溶剂和阻燃的高分子材料。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态锂离子极片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密封材料为PP、PE、PU、ABS或环氧树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态锂离子极片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防渗膜采用PE、PET、PP、环氧树脂或云母片,厚度0.1mm~3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态锂离子极片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每个极片容量单元的容量相同,均由若干个堆叠单元并联构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态锂离子极片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每个堆叠单元的容量相同。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液态锂离子极片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堆叠单元是由若干个正极片、若干个负极片和若干个隔离膜裁切后堆叠而成,每组正极片和负极片之间均设置有一层隔离膜;正极片的端部为极片正极耳,负极片的端部为极片负极耳;每个极片容量单元的所有堆叠单元的极片正极耳连接成一个容量单元正极耳,每个极片容量单元的所有极片负极耳连接成一个容量单元负极耳。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液态锂离子极片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极片正极耳采用铝箔、微孔铝箔或铝网膜;正极片采用钴酸锂、锰酸锂、三元锂或磷酸铁锂正极片;隔离膜采用PP、PE或PET锂离子通透电子绝缘微孔膜;负极片采用人造石墨、天然石墨、中间相炭微球、硅碳复合材料或钛酸锂负极片;极片负极耳可采用铜箔、微孔铜箔或铜网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萨姆蒂萨(天津)数据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萨姆蒂萨(天津)数据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008822.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