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短路报警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21002600.9 | 申请日: | 2020-06-04 |
公开(公告)号: | CN21256908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19 |
发明(设计)人: | 梁宇;綦长海;孙少霞;唐波;曲丹丹;刘洋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烟台东山新能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52 | 分类号: | G01R31/52;G01R19/00;G01R27/02 |
代理公司: | 烟台炳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58 | 代理人: | 任连明 |
地址: | 2640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短路 报警 系统 | ||
一种短路报警系统,属于暖通领域,具体包括:碳纤维发热线、第一供电单元、第二供电单元、检测控制单元、晶体管单元和报警单元,本系统根据发热画实际输出功率不准确或出现闸间短路现象出现的电流的变化,在检测控制单元控制的判断控制下实现报警功能,能够及时的检测出当前发热电路中的安全问题并报警,避免了因为功率不受控导致发热温度过高或因为闸间短路产生电火花,造成安全隐患。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暖通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短路报警系统。
背景技术
发热画作为新兴的暖通设备,其发热原理为碳纤维发热丝通电后发热的原理在物理中叫做“布朗运动”是由于碳纤维当中的碳原子在电子通过后产生不规则的轨迹运动,运动过程中原子之间的撞击摩擦产生热能。由于碳纤维发热丝在使用过程中会在不同功率下进行工作,碳纤维的阻值往往会受到电压和电流的影响。在碳纤维通电后往往随电流在表面积的通过量逐渐增大的情况下,本身阻值会变小,实际的输出功率出现不准确、不受控的问题。此外,在加工过程中碳纤维表面易脆断产生毛刺,毛刺之间通电时会发生闸间短路现象,出现电火花等安全隐患。基于上述问题,发热画中的碳纤维发热丝在长时间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安全隐患问题亟待解决。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发热画的碳纤维发热丝长期使用会出现输出功率不准确或短路现象,存在潜在安全隐患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短路报警系统。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短路报警系统,所述报警系统,包括:碳纤维发热线、第一供电单元、第二供电单元、检测控制单元、晶体管单元和报警单元;所述第一供电单元与所述碳纤维发热线电连接;所述检测控制单元与所述碳纤维发热线连接,并与所述第二供电单元连接,用于根据所述碳纤维发热线的检测信号控制所述第二供电单元的启停;所述第二供电单元与所述晶体管单元电连接,用于根据向所述晶体管单元供电;所述晶体管单元还与所述第一供电单元和报警单元连接。
优选的,所述检测控制单元,包括:电流检测模块和PLC控制模块;所述电流检测模块与所述碳纤维发热线连接;所述PLC控制模块与所述电流检测模块连接,用于根据所述电流检测模块检测到的电流大小,制定所述第二供电单元的启停控制信号。
优选的,所述晶体管单元包括:NPN型三极管和限流电阻;所述NPN型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第二供电单元连接;所述NPN型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所述限流电阻与所述第一供电单元连接;所述NPN型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报警单元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二供电单元的供电电压为0.3V~0.7V。
优选的,所述报警单元为蜂鸣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包括:碳纤维发热线、第一供电单元、第二供电单元、检测控制单元、晶体管单元和报警单元,本系统根据发热画实际输出功率不准确或出现闸间短路现象出现的电流的变化,以此作为依据,在检测控制单元控制的判断控制下实现报警功能,能够及时的检测出当前发热电路中的安全问题并报警,避免了因为功率不受控导致发热温度过高或因为闸间短路产生电火花,造成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各单元的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实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做进一步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烟台东山新能源有限公司,未经烟台东山新能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00260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加弹机用热箱
- 下一篇:生物质燃料原料多级风干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