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深度调光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2021001542.8 | 申请日: | 2020-06-03 |
公开(公告)号: | CN21227850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1 |
发明(设计)人: | 安嘉耀;蒋卫平;凌宏国;陈瑜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健达创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B45/325 | 分类号: | H05B45/325;H05B45/345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张艳美;赵贯杰 |
地址: | 5230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深度 调光 电路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深度调光电路,其包括调光恒流源、检测控制电路、第一电子控制开关和第一电阻;调光恒流源连接在负载光源的两端;第一电子控制开关与第一电阻串联后并联在负载光源的两端;检测控制电路,用于检测调光恒流源输出的电流的大小,并根据所检测到的电流值控制第一电子控制开关的导通与否;本实用新型深度调光电路,由于在负载光源的两端并联有第一电阻和第一电子控制开关,当检测控制电路检测到调光恒流源输出的电流在预设值以下时,控制第一电子控制开关导通,使得第一电阻的连接通路接通,第一电阻分去负载光源的部分电流,因此使得负载光源的亮度比正常调光变得更低,从而实现对负载光源的深度调光。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灯具调光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对灯具的亮度进行调节的深度调光电路。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已经不满足于固定亮度的等级,希望根据需要调节灯具的亮度,从而影响室内光线明暗,衬托出不同的室内环境氛围,而且还符合节能环保的要求。现有的调光方式有开关调光、可控硅调光、模拟调光和PWM调光。然而,就目前上述多种调光方案而言,普遍都不能做到深度调光,如现在市场上普遍使用的PWM调光方式,调光IC由于技术原因不能识别占空比比较小的调光信号(大多数PWM调光IC只能识别5%以上的占空比),可控硅调光深度一般也只做到10%左右,这样会导致产品的调光深度不够,产品的最小亮度不够低,不能满足一些特殊的场景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可将灯具的亮度调到更低的深度调光电路。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深度调光电路,其包括调光恒流源、检测控制电路、第一电子控制开关和第一电阻;
所述调光恒流源,连接在负载光源的两端,为所述负载光源提供可调节的恒定电流;
所述第一电子控制开关,与所述第一电阻串联后并联在所述负载光源的两端;
所述检测控制电路,用于检测所述调光恒流源输出的电流的大小,并根据所检测到的电流值控制所述第一电子控制开关的导通与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深度调光电路,在负载光源的两端并联有第一电阻和第一电子控制开关,当检测控制电路检测到调光恒流源输出的电流在预设值以上时,控制第一电子控制开关断开,使得第一电阻的连接通路断开,从而第一电阻不影响调光恒流源对负载光源的正常调光;当检测控制电路检测到调光恒流源输出的电流在预设值以下时,控制第一电子控制开关导通,使得第一电阻的连接通路接通,第一电阻分去负载光源的部分电流,因此使得负载光源的亮度比正常调光变得更低,从而实现对负载光源的深度调光。
较佳地,所述检测控制电路包括第二电阻、第三电阻和第二电子控制开关;所述第二电阻与所述第二电子控制开关串联后并联在所述负载光源的两端,所述第三电阻串联在所述负载光源的电流回路中,且,所述第一电子控制开关的控制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二电子控制开关和所述第二电阻之间;当所述第三电阻上流过的电流值小于或等于预设值时,所述第二电子控制开关断开,以使得所述第一电子控制开关导通;当所述第三电阻上流过的电流值大于预设值时,所述第二电阻控制开关导通,以使得所述第二电子控制开关断开。
较佳地,所述第一电子控制开关和第二电子控制开关均为三极晶体管。
较佳地,所述第一电子控制开关的基极与所述第二电子控制开关的集电极电性连接,所述第二电子控制开关的基极通过一驱动电阻与所述第三电阻的正极端电性连接。
较佳地,所述调光恒流源基于PWM波或可控硅进行调光。
较佳地,所述负载光源为LED光源。
较佳地,所述负载光源的电流回路中还设置有过流保护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深度调光电路的电路原理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健达创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健达创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00154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