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河湖底泥尾水处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20943369.7 | 申请日: | 2020-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289433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6 |
发明(设计)人: | 张国强;朱志峰;张远国;李晓光;祁焕柱;李小龙;马西涛;姚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一工程局有限公司;中持水务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咨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12 | 代理人: | 严业福 |
地址: | 472599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湖底 水处理 系统 | ||
1.一种河湖底泥尾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尾水处理系统包括初沉池、接触氧化池、混凝反应池、二沉池,
所述初沉池与进水管道接通;
所述接触氧化池的进水口与所述初沉池的出水口接通,所述接触氧化池的底部设有曝气装置,所述曝气装置的上方设有填料及生物膜;
所述混凝反应池的进水口与所述接触氧化池的出水口接通;
所述二沉池的进水口与所述混凝反应池的出水口接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湖底泥尾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初沉池的池壁上设有第一配水渠,所述进水管道与所述第一配水渠接通,所述初沉池的内部设有斜管或斜板,所述斜管或斜板的下方设有第一曝气反洗装置;
所述混凝反应池内设有导流装置和搅拌装置;
所述二沉池的靠近所述混凝反应池的池壁上设有第二配水渠,所述第二配水渠与所述混凝反应池的出水口接通,所述二沉池的内部设有斜板或斜管,所述斜管或斜板的下方设有第二曝气反洗装置,所述二沉池的底部设有污泥出口,所述二沉池的池壁上设有上清液出水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河湖底泥尾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尾水处理系统还包括设备间,所述第一曝气反洗装置、第二曝气反洗装置和曝气装置的风机位于所述设备间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河湖底泥尾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触氧化池内部设有竖向的导流板,所述导流板将所述接触氧化池分隔成4个独立的折流式接触氧化池;
所述折流式接触氧化池内的溶解氧含量≥2mg/L,污泥浓度≥3000mg/L。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河湖底泥尾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尾水处理系统还包括污泥回流管道,所述污泥回流管道的进泥端与所述二沉池的污泥出口连接,出泥端同时与外部污泥脱水设备和首级的所述折流式接触氧化池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河湖底泥尾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回流管道的污泥回流比为50%~10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湖底泥尾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反应池的上方设有加药装置。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河湖底泥尾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初沉池与所述接触氧化池之间的池壁上设有第一溢流堰。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河湖底泥尾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沉池的远离所述第二配水渠的池壁上设有第二溢流堰,所述上清液出水口与所述第二溢流堰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河湖底泥尾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河湖底泥尾水处理系统为集成化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一工程局有限公司;中持水务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一工程局有限公司;中持水务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943369.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干细胞用的取样设备
- 下一篇:一种紧固结构及发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