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印刷设备用的加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0800005.3 | 申请日: | 2020-05-14 |
公开(公告)号: | CN21249948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9 |
发明(设计)人: | 张颢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州兴教印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41F31/02 | 分类号: | B41F31/02 |
代理公司: | 泉州丰硕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49 | 代理人: | 林志杰 |
地址: | 350008 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建新镇***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印刷 备用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印刷设备用的加墨装置,涉及印刷加墨领域,针对现有的加墨壮装置不能很好的进行除杂且不能控制住输墨的量,而且墨易在出墨头处凝固的问题,现提出如下方案,其包括底板、进墨箱、测量箱和出墨箱,所述底板上固定安装有所述进墨箱、所述测量箱和所述出墨箱,所述进墨箱内固定安装有水泵,所述进墨箱内可拆卸安装有放置板,所述放置板上设有滤网,所述放置板设有位于所述滤网下方的进墨孔,所述水泵与所述测量箱通过水管连通,所述出墨箱内设有第一出墨管和电加热板,所述第一出墨管与所述测量箱通过水管连通,通过这种设置使得可以过滤墨水中的杂质和控制墨水使用的量,而且防止了墨水在出墨口凝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印刷加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印刷设备用的加墨装置。
背景技术
印刷是将文字、图画、照片、防伪等原稿经制版、施墨、加压等工序,使油墨转移到纸张、织品、塑料品、皮革等材料表面上,批量复制原稿内容的技术。印刷是把经审核批准的印刷版,通过印刷机械及专用油墨转印到承印物的过程。在印刷设备工作时需要经常往里加墨,墨水中会含有杂质,现有的加墨壮装置不能很好的进行除杂且不能控制住输墨的量,而且墨易在出墨头处凝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印刷设备用的加墨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印刷设备用的加墨装置,包括底板、进墨箱、测量箱和出墨箱,所述底板上固定安装有所述进墨箱、所述测量箱和所述出墨箱,所述进墨箱内固定安装有水泵,所述进墨箱内可拆卸安装有放置板,所述放置板上设有滤网,所述放置板设有位于所述滤网下方的进墨孔,所述水泵与所述测量箱通过水管连通,所述出墨箱内设有第一出墨管和电加热板,所述第一出墨管与所述测量箱通过水管连通,所述第一出墨管设有贯穿所述出墨箱侧壁的第二出墨管,所述出墨箱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进墨箱设有进磨口。
优选的,所述进墨箱位于所述测量箱的左侧,所述出墨箱位于所述测量箱的右侧。
优选的,所述放置板位于所述水泵的上方,所述水泵位于所述放置板的下方。
优选的,所述电加热板位于所述第一出墨管的下方,所述第一出墨管位于所述电加热板的上方。
优选的,所述进水口位于所述出墨箱的上侧壁,所述出水口位于所述出墨箱的右侧壁。
优选的,所述第二出墨管位于所述出水口的上方,所述第二出墨管和所述出水口均设于阀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通过进墨箱、测量箱、进墨口、放置板、滤网、水泵、第一出墨管、第二出墨管、进水口、出水口、阀门、电加热板、进墨孔和出墨箱的设置,当需要加墨时,通过进墨口往进墨箱内输送墨水,墨水在进入进墨箱时会通过滤网,通过滤网会使得墨的杂质被过滤掉,滤网是可拆卸安装在放置板上的,当需要更换滤网时通过拔出放置板即可更换,墨经过滤网后会从进墨孔进入到进墨箱内,然后启动水泵,水泵会将墨水输送到测量箱内,测量箱的容积固定,当墨水输满测量箱时墨水的容积也可以得知,墨水通过测量箱输送到第一出墨管内,第一出墨管位于出墨箱内,为了防止出墨口凝固,通过进水口往出墨箱注水,然后启动电加热板对水进行加热,通过热水可以防止墨水凝固,通过这种设置使得可以过滤墨水中的杂质和控制墨水使用的量,而且防止了墨水在出墨口凝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提出的一种印刷设备用的加墨装置的主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提出的一种印刷设备用的加墨装置的放置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底板、2进墨箱、3测量箱、4进墨口、5放置板、6滤网、7水泵、8第一出墨管、9第二出墨管、10进水口、11出水口、12阀门、13电加热板、14进墨孔、15出墨箱。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州兴教印刷有限公司,未经福州兴教印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80000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