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相变储能保温墙体有效
申请号: | 202020718410.0 | 申请日: | 2020-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292656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9 |
发明(设计)人: | 杨晶磊;孙赛玲;安金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市香港科大霍英东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04B2/04 | 分类号: | E04B2/04;E04B1/80 |
代理公司: | 广州新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100 | 代理人: | 欧阳锐;李海恬 |
地址: | 511458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相变 保温 墙体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相变储能保温墙体,属于建筑墙体设计技术领域。该相变储能保温墙体,包括:内墙,为相变材料微胶囊储能层,所述相变材料微胶囊储能层设于墙体朝向建筑内立面的一侧,包括混凝土基质和若干相变材料微胶囊,所述若干相变材料微胶囊均匀分布于所述混凝土基质中;所述相变材料微胶囊的体积占所述内墙体积的5‑15%。外墙,为隔热保温层,所述隔热保温层设于墙体朝向建筑外立面的一侧,且所述隔热保温层完全覆盖所述内墙表面。该相变储能保温墙体,综合控温性能、力学性能和成本考虑,具有非常优异的表现,可广泛进行推广应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墙体设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相变储能保温墙体。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对居住环境舒适度要求的提高,建筑的能耗也在大幅增加。建筑高耗能带来了雾霾、全球变暖、极端天气等一系列环境问题。降低建筑物能耗,发展绿色建筑不仅是我们应对环境问题的有力举措,更是社会发展必须解决的一个难题和一项刻不容缓的工作。
传统的单一墙体材料逐渐不能满足建筑节能标准的要求,于是复合墙体材料应运而生。复合墙体可分为外保温、内保温和自保温三种形式。外墙内保温存在的问题有内表面容易结露、冷热桥效应、室温波动大等;外墙外保温存在保温层容易脱落、施工质量较难控制、工程造价髙等问题。
近年来发展起来的相变储能技术为建筑节能提供了一个新的方法。相变储能技术是相变材料(PCMs),在发生相变的过程中吸收环境的热量,并在需要时向环境释放出热量,从而达到控制周围环境温度的目的。将相变材料与传统建筑材料融合,可以制成具有相变储能能力的建筑材料,即能够将能量以相变潜热的形式进行贮存或放出,实现能量在不同时间、空间位置之间的转换。将相变材料与普通的建材一体化后,制成各种相变储能构件,可以显著增强建筑墙体对建筑内的温度的调控,降低外界温度波动对室内温度的影响,为在低耗能的情况下将温度调节至人体舒适值提供了可能。
然而,相变材料与建筑材料结合时,两种材料之间存在着相容性差、腐蚀及渗漏,与基体脱离等问题,目前并没有被广泛应用于墙体保温中。
微胶囊技术是一种储存固体、液体、气体的微型包装技术,其原理是将被包裹物质用高分子化合物连续薄膜包覆起来,而被包裹物质的原有化学性质并未发生改变,依靠囊壁的屏蔽作用起到保护芯材的作用。将微胶囊技术应用于相变储能材料而形成的新型的微胶囊相变材料(micro-encapsulated phase-change materials,简称MEPCMs),不但继承了相变储能材料优良储热能力,同时又将相变材料细颗粒化,使其比表面积大大增加,有利于传热的进行;同时形成的壁材能够防止相变材料(芯材)的暴露,不会对基体材料以及周围环境造成腐蚀和污染;经聚合形成的壁材相对芯材具有较高耐热温度,在芯材发生相变过程中始终呈现为固体外观,提高了相变材料的使用寿命,克服了相变材料的应用局限性,拓宽了相变材料的应用领域,具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因此将相变材料微胶囊化后与建筑材料(如:砂浆、混凝土、石膏板等)复合,相变储能建材的性能大大提升;可显著增强建筑墙体对建筑内的温度的调控,实现智能控温功能,为在低耗能的情况下将温度调节至人体舒适值提供了可能。
但是,相变材料微胶囊本身的强度低,将相变材料微胶囊加入到墙体中会很大程度的降低墙体的力学性能,极大的限制了相变材料微胶囊在墙体中的应用。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相变储能保温墙体,改用该墙体,可在保持墙体力学性能满足建筑要求的前提下,具有非常好的储能保温效果。
一种相变储能保温墙体,包括:
内墙,为相变材料微胶囊储能层,所述相变材料微胶囊储能层设于墙体朝向建筑内立面的一侧,包括混凝土基质和若干相变材料微胶囊,所述若干相变材料微胶囊均匀分布于所述混凝土基质中;所述相变材料微胶囊的体积占所述内墙体积的5-15%。
外墙,为隔热保温层,所述隔热保温层设于墙体朝向建筑外立面的一侧,且所述隔热保温层完全覆盖所述内墙表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市香港科大霍英东研究院,未经广州市香港科大霍英东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71841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转动调节功能的足底按摩器
- 下一篇:一种带升降功能的紫外线灭菌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