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结合相变蓄能的复合能源空调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20647053.3 | 申请日: | 2020-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21280588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26 |
发明(设计)人: | 李刚;刘雪婷;郑纤芳;毕晓萱;李帅帅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建筑大学 |
主分类号: | F24F5/00 | 分类号: | F24F5/00;F25B30/06;F24S20/40;F25B13/00;F28D20/00;F24S50/00;F24S80/00 |
代理公司: | 沈阳之华益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21218 | 代理人: | 邹琳 |
地址: | 110168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结合 相变 蓄能 复合 能源 空调 系统 | ||
一种结合相变蓄能的复合能源空调系统,属于暖通空调技术领域,所述系统包括太阳能热水单元和热泵供冷暖单元,所述保温水箱与太阳能集热器相连,所述保温水箱与一号换热器经恒温电动三通阀、二号水泵相连,所述一号换热器两端依次与一号电动二通阀、二号电动二通阀、风冷换热器、三号电动二通阀、四号电动二通阀相连,所述二号电动二通阀的进口端依次与四通换向阀、压缩机、一号分液器、辐射板、二号分液器、膨胀阀、三号电动二通阀出口端相连。空调蓄能末端设计为一块模块化的辐射板,将金属毛细管网与相变蓄能结合向室内辐射供冷(暖),实现低品位能源的利用与建筑用电负荷的削峰移谷,达到了节能减排、缓解能源应用紧张的要求。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暖通空调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结合相变蓄能的复合能源空调系统。
背景技术
空气源热泵是热泵技术的一种,有“大自然能量的搬运工”的美誉。空气源热泵以空气中的能量作为主要动力,通过少量的电能驱动压缩机运转,实现能量的转移,无需复杂的配置、昂贵的取水、回灌或者土壤换热系统和专用机房,能够逐步减少传统采暖给大气环境带来的大量污染物排放,保证采暖功效的同时实现节能环保的目的。但在冬季空气源热泵也暴露一些问题:在严寒和寒冷地区等,空气源热泵供暖的适用性会由于其室外侧换热器结霜问题而降低,运行过程中COP一直处于较低水平,耗电量也会随之增大。
太阳能作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可再生能源,与传统能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相比有诸多优点。太阳能可以很方便地就地利用,不受地域的限制,太阳能照射到地面的能量是巨大的,比现阶段全球利用的能量总和大几万倍,同时太阳能作为能源,不产生对环境的有害物质。但太阳能系统性能受室外环境影响波动比较大,有间歇性和不稳定性等缺陷。
水媒毛细管网自身具有舒适性高、能利用各种低品位能源等优点,是当今较为先进的一种空调末端,更是目前公认的理想供暖组成。而采用循环R410A环保制冷剂的金属毛细管网来代替循环水媒的毛细管网,其显著特点是:比起传统空调系统,以制冷剂在室内换热器直接蒸发(冷凝)的方式来制冷(制热),省去了中间换热环节,减少了热损失;克服了水媒毛细管网冬天宜冻坏的缺点,能够大大提高系统的能效比,解决了冬季空调系统运行差、效果不佳等问题。
相变蓄能技术是一种最有效的蓄能方式,介质通过固、液、气三相的转换从而吸收和放出大量的热能。采取低温差变化吸收和释放大量热量,将辐射供冷暖与相变蓄能技术。
结合,利用夜间低谷电蓄冷热,在白天释放所蓄能量。可有效地缓解能源应用紧张情势和响应了政府出台的“峰谷电价政策”。
针对以上现状,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结合相变蓄能的复合能源空调系统,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结合相变蓄能的复合能源空调系统,该系统从太阳能热水单元、热泵单元、空调蓄能末端三方面进行设计。其中把空调蓄能末端设计为一块模块化的辐射板,其将毛细管网与相变蓄能结合向室内辐射供冷(暖),实现低品位能源的利用与建筑用电负荷的削峰移谷,达到了节能减排、缓解能源应用紧张的要求。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结合相变蓄能的复合能源空调系统,所述系统包括太阳能热水单元和热泵供冷暖单元,所述太阳能热水单元包括太阳能集热器、保温水箱、电热辅装置,所述保温水箱与太阳能集热器经一号水泵相连,所述分层水箱两端设有补水管、供水管,所述保温水箱内设置电辅热装置;所述热泵供冷暖单元包括保温水箱、一号换热器、风冷换热器、一号分液器、二号分液器、辐射板,所述保温水箱与一号换热器经恒温电动三通阀、二号水泵相连,所述一号换热器两端依次与一号电动二通阀、二号电动二通阀、风冷换热器、三号电动二通阀、四号电动二通阀相连,所述二号电动二通阀的进口端依次与四通换向阀、压缩机、一号分液器、辐射板、二号分液器、膨胀阀、三号电动二通阀出口端相连,形成一个制冷剂闭合环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建筑大学,未经沈阳建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64705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便捷加料研磨装置
- 下一篇:一种阻挡油烟保护脸孔的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