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拓宽W火焰锅炉燃烧器煤种适应性的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2020645576.4 | 申请日: | 2020-04-26 |
| 公开(公告)号: | CN21215712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5 |
| 发明(设计)人: | 杨希刚;陈国庆;赖金平;戴维葆;何陆灿;刘铭媛;刘晓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电南京电力试验研究有限公司;国电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东南大学 |
| 主分类号: | F23C7/00 | 分类号: | F23C7/00;F23C9/00;F23L1/00 |
| 代理公司: | 南京汇盛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8 | 代理人: | 张立荣 |
| 地址: | 210046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拓宽 火焰 锅炉 燃烧 器煤种 适应性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大比例燃用烟煤后火焰中心靠上问题,以及降低炉内NOx生成,提供一种拓宽W火焰锅炉燃烧器煤种适应性的系统,包括烟气取烟口、再循环风机、烟气管道、烟气风箱,以及一次风管道,所述的烟气取烟口布置在烟道上,再循环风机通过烟气管道与烟气取烟口连接,烟道内冷烟气经过再循环风机增压后,经烟气管道进入烟气风箱中,并由烟气风箱接入一次风管道,冷烟气与一次风充分混合后通过炉膛上各个一次风喷口喷入炉膛。能最大的限度的降低炉内NOx生成,降低SNCR与SCR的运行成本。冷烟气的含氧量较低,混入一次风后可降低主燃区氧量,降低炉内NOx生成。使得SNCR与SCR入口出NOx浓度降低,可减少喷按量,降低运行成本。扩宽了燃烧器的煤质适应性。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W火焰锅炉超低排放技术,具体涉及一种拓宽W火焰锅炉燃烧器煤种适应性的系统,属于电力及动力工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W火焰锅炉是美国福斯特·惠勒公司开发的一种专门用以燃烧低挥发分煤种的锅炉,在燃用无烟煤和劣质贫煤等低挥发分煤种时优势明显,但是其NOx排放也较高。我国对燃煤电厂锅炉氮氧化物排放要求日益严格,W火焰锅炉超低排放甚至近零排放将是大势所趋。W火焰锅炉由于其特有的燃烧特性,在燃用低挥发分煤质时想要达到超低排放较为困难。目前,W火焰锅炉超低排放采用的技术路线主要是大比例掺烧烟煤 +SCR+SNCR。然而W火焰锅炉设计是烧低挥发分煤的(如:无烟煤、贫煤),若不改造燃烧系统,一旦大比例掺烧烟煤,其燃烧系统无法适应大比例掺烧烟煤的需求。但是燃煤电厂动力用煤煤质波动较大,改动后的燃烧系统将不满足烧无烟煤的能力,不利于电厂经济运行。
现有的技术方案主要是大比例掺烧烟煤大比例掺烧烟煤+SCR+SNCR。大比例掺烧烟煤后入炉煤的挥发分大幅上升,炉内生成的NOx量减少。在上炉膛区域的合适位置布置SNCR脱销装置,进一步降低SCR处的NOx浓度,最后通过SCR脱销达到近零排放的目的。现有技术存在以下缺点:
1、大比例燃用烟煤后,由于烟煤着火提前,炉膛火焰中心靠上,易造成过热器减温水量过大,过热气温超温等问题。
2、烟煤的输粉温度较低,一般在70℃左右。相对于W火焰锅炉燃用无烟煤时送粉温度130℃左右,一次风温度大幅降低,一次风速下降,使得烟煤的着火更加提前,易造成燃烧器喷口烧损及结焦。
发明内容:
为解决大比例燃用烟煤后火焰中心靠上问题,以及降低炉内NOx生成,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拓宽W火焰锅炉燃烧器煤种适应性的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拓宽W火焰锅炉燃烧器煤种适应性的系统,包括烟气取烟口、再循环风机、烟气管道、烟气风箱和一次风管道,所述烟气取烟口布置在烟道上,再循环风机通过烟气管道与烟气取烟口连接,烟道内冷烟气经过再循环风机增压后,经烟气管道(2)进入烟气风箱中,并由烟气风箱接入一次风管道,冷烟气与一次风混合后通过一次风喷口喷入炉膛。
进一步地,烟气取烟口布置在锅炉脱硫后的烟道上,引入脱硫后烟气。
进一步地,所述烟气风箱布置在锅炉前后墙燃烧器上方,通过烟气管道与再循环风机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烟气风箱经烟气喷口与一次风管道连接,用于将冷烟气喷入一次风管道。
进一步地,所述烟气风箱与烟气喷口连接处还设有可调缩孔,用于调节烟气流量。
进一步地,所述烟气风箱与烟气喷口连接处还设有烟气速度测量装置。
进一步地,设有两路烟气管道,分别设有再循环风机,两路烟气管道分别与所述烟气风箱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烟气管道分为两段,分别为再循环风机前端烟气管道与再循环风机后端烟气管道;再循环风机前端烟气管道连接在再循环风机和烟气取烟口之间;再循环风机后端烟气管道连接在再循环风机与烟气风箱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电南京电力试验研究有限公司;国电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东南大学,未经国电南京电力试验研究有限公司;国电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64557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物业用垃圾压缩装置
- 下一篇:一种防废料卡壳的分体式铆壳冲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