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工业现场数据采集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020520519.3 | 申请日: | 2020-04-10 |
| 公开(公告)号: | CN21197946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0 |
| 发明(设计)人: | 周正平;杨汶佼;王延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之江实验室 |
| 主分类号: | G05B19/042 | 分类号: | G05B19/042 |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贾玉霞 |
| 地址: | 310023 浙江省杭州市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工业 现场 数据 采集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工业现场数据采集的装置,它包括ARM核心控制器模块、模拟量采集模块、开关量采集模块、开关量输出模块、通信模块、存储模块、电源模块;所述ARM核心控制器模块由Crotex A8处理器以及SDRAM存储器、Flash存储器组成;所述模拟量采集模块可以采集8路4~20mA的电流信号;开关量采集模块支持8路24V和12V的干接点输入。所述通信模块包括RS232通信接口、RS485通信接口、以太网接口一、以太网接口二、4G接口组成。本实用新型具有多种通信接口,兼容TCP/IP通信和Modbus RTU、Modbus TCP、4G通信标准,具有数据采集量大,数据上传方式灵活,易用于工业现场进行数据采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工业现场数据采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能够对不同接口的设备、不同通信协议的工业现场进行数据采集装置。
背景技术
实现工业4.0,需要高度的工业化、自动化基础,是漫长的征程。工业大数据是未来工业在全球市场竞争中发挥优势的关键。无论是德国工业4.0、美国工业互联网还是《中国制造2025》,各国制造业创新战略的实施基础都是工业大数据的搜集和特征分析,及以此为未来制造系统搭建的无忧环境。不论智能制造发展到何种程度,数据采集都是生产中最实际最高频的需求,也是工业4.0的先决条件。
在当今的制造业领域,数据采集是一个难点。很多企业的生产数据采集主要依靠传统的手工作业方式,采集过程中容易出现人为的记录错误且效率低下。
有些企业虽然引进了相关技术手段,并且应用了数据采集系统,但是由于系统本身的原因以及企业没有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数据采集系统,无法实现信息采集的实时性、精确性和延伸性管理,各单元出现了信息断层的现象。因此工业数据采集的集中难点主要集中在以下两点;首先是数据量巨大;其次是工业数据的协议不标准,各个自动化设备生产及集成商还会自己开发各种私有的工业协议,导致在工业协议的互联互通上,出现了极大地难度。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工业现场数据采集装置,能够兼容不同通信协议标准。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工业现场数据采集装置,它包括ARM核心控制器模块,以及与所述的ARM核心控制器模块连接的模拟量采集模块、开关量采集模块、开关量输出模块、通信模块、存储模块、电源模块;
所述的电源模块为整个装置提供稳定的电源;
所述ARM核心控制器模块采用TI Sitara系列的Crotex A8处理器AM3354作为主控芯片;
所述开关量采集模块,支持8路24V和12V的干接点输入;
所述开关量输出模块,支持4路输出,输出方式为继电器触点输出;
所述模拟量采集模块用于采集8路4~20mA的电流信号;所述的模拟量采集模块包括稳压二极管D1、可控精密稳压源D2、NPN型三极管Q1、电阻R1、R2、R3、R4、电容C1,其中,稳压二极管D1的正极接地,负极与电阻R1的一端、NPN型三极管Q1的集电极端相连,电阻R1的另一端、NPN型三极管Q1的基极、可控精密稳压源D2的阴极相连,NPN型三极管Q1的发射极、电阻R2的一端、D2的参考极相连,D2的阳极和电阻R2的另一端、电阻R4一端、电阻R3的一端相连,电阻R3的另一端、电容C1的一端相连,电阻R4的另一端、电容C1的另一端接地;其中,电阻R4为精密电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之江实验室,未经之江实验室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52051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地辊半开放式加工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电动平车用承载面扩展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