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养殖与种植交替使用的温室大棚有效
| 申请号: | 202020477012.4 | 申请日: | 2020-04-03 |
| 公开(公告)号: | CN21213859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5 |
| 发明(设计)人: | 吴江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江东 |
| 主分类号: | A01G9/14 | 分类号: | A01G9/14;A01K1/03;A01G9/24;A01K1/00;A01G9/22 |
| 代理公司: | 北京酷爱智慧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14 | 代理人: | 刘娟 |
| 地址: | 4210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养殖 种植 交替 使用 温室 大棚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养殖与种植交替使用的温室大棚,包括饲养池;所述饲养池的顶部架设有棚顶;所述饲养池内的底部铺设有预设深度的沙土层。如此,使得温室大棚实现了养殖和种植相交替使用的目的,改善了经济价值。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牧业种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养殖与种植交替使用的温室大棚。
背景技术
温室大棚用于蔬菜的种植,能够起到保温的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土质的板结以及养份流失的流失,使得蔬菜的产量会大大降低。现有的温室大棚普遍存在着温室低矮、采光差以及温度低等问题。另外,温室内支柱林立,不利于生产操作。采用土墙、草泥和竹木的结构,质量差,寿命短,建造费工费时,土地浪费较为严重。覆盖在前屋面的草苫或纸被重量也较大,强度较差,使用寿命较短。据研究,由墙体及后屋面传导散热,约占温室总耗热量的20一25%。而资金投入却占了总造价的70一74%;前屋面是温室的主要散热面,约占总耗热量的70—80%,而衍架及覆盖物的投入却只占造价的20一23%,明显存在前屋面保温措施不足,后墙、后屋面用料过多投入过大。随着国家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生态养殖要求已经落实,传统模式已经受到制约。
目前,温室大棚的功能性较为单一,经济价值有限。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温室大棚的功能性较为单一,经济价值有限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养殖与种植交替使用的温室大棚。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提供的一种养殖与种植交替使用的温室大棚,包括饲养池;
饲养池的顶部架设有棚顶;
饲养池内的底部铺设有预设深度的沙土层。
在其中一个具体实施例中,饲养池的相对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支撑墙体和第二支撑墙体;
棚顶包括有一侧相连接的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第一挡板的截面为直线结构;第二挡板的截面为弧形结构;
第一挡板远离第二挡板的一侧固定于第一支撑墙体;
第二挡板远离第一挡板的一侧固定于第二支撑墙体;
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的连接侧高于第一支撑墙体的顶部的第一预设距离;
第一支撑墙体的顶部高于第二支撑墙体的顶部的第二预设距离;
第一支撑墙体的底部设有投食池;
投食池的顶部为开口结构。
在其中一个具体实施例中,预设深度为60-80cm;第一预设距离为100-150cm;第二预设距离为100-300cm。
在其中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棚顶还包括直线结构的第一支撑杆和弧形结构的第二支撑杆;
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均为多个;
每个第一支撑杆的一端均固定于第一支撑墙体的顶部,另一端均朝向第二挡板的方向延伸;多个第一支撑杆均匀地固定于第一挡板的底部;
每个第二支撑杆的一端均固定于第二支撑墙体的顶部,另一端均朝向第一挡板的方向延伸;多个第二支撑杆均匀地固定于第二挡板的底部;
其中一个第一支撑杆朝向第一挡板的一端与其中一个第二支撑杆朝向第一挡板的一端固定连接。
在其中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第一支撑墙体和第二支撑墙体从一端至另一端均匀地开设有多个通风口。
在其中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的材质为透明玻璃或透明塑料。
在其中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的连接侧从第一挡板与第二挡板的连接侧的相邻一侧至第一挡板与第二挡板的连接侧的相邻另一侧均匀地固定有多个卷收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江东,未经吴江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47701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