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能源客车的减震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0462600.0 | 申请日: | 2020-04-03 |
公开(公告)号: | CN21202842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7 |
发明(设计)人: | 谈达宏;刘信军;朱成成;汤沛;林鑫焱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远致达轨道交通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F15/08 | 分类号: | F16F15/08;F16F15/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4000 江苏省盐***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能源 客车 减震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能源客车的减震装置,包括安装底板,安装底板顶端的中部固定安装有阻尼橡胶圈,阻尼橡胶圈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底座,第一底座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顶盖,顶盖内腔顶壁的两侧和阻尼橡胶圈顶端的两侧均对应安装有第一橡胶座,两对第一橡胶座之间均固定安装有减震弹簧,顶盖内腔顶壁的中部和阻尼橡胶圈顶端的中部均固定安装有第二橡胶座,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设有的固定铁板以及螺栓通孔,首先将榫脚与新能源客车底盘榫和连接,螺栓穿过螺栓通孔将固定铁板与新能源客车底盘螺纹连接,提高稳定性,方便快捷的固定安装底板,设有的矩形橡胶摩擦垫、活塞杆和套筒、减震弹簧实现多级减震,使得减震效果更加理想化。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减震装置,特别涉及一种新能源客车的减震装置。
背景技术
新能源客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新能源汽车包括混合动力汽车(HEV)、纯电动汽车(BEV,包括太阳能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FCEV)、氢发动机汽车、其他新能源(如高效储能器、二甲醚)汽车等各类别产品,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已于2009年7月1日正式实施。
减震装置是用来抑制弹簧吸震后反弹时的震荡及来自路面的冲击。广泛用于汽车,为加速车架与车身振动的衰减,以改善汽车的行驶平顺性。在经过不平路面时,虽然吸震弹簧可以过滤路面的震动,但弹簧自身还会有往复运动,而减震器就是用来抑制这种弹簧跳跃的。
但现有的新能源客车减震装置存在着一些问题,一般的减震装置采用单级减震,对新能源客车的减震效果并不理想,同时减震装置与新能源客车的安装繁琐,需要安装拧动多个方位的螺栓才能稳定固定,耗费时间较长,降低了安装减震装置的效率,同时现有的减震装置表面容易磨损,导致减震装置的结构强度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能源客车的减震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一般的减震装置采用单级减震,对新能源客车的减震效果并不理想,同时减震装置与新能源客车的安装繁琐,需要安装拧动多个方位的螺栓才能稳定固定,耗费时间较长,降低了安装减震装置的效率,同时现有的减震装置表面容易磨损,导致减震装置的结构强度降低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能源客车的减震装置,包括安装底板,所述安装底板顶端的中部固定安装有阻尼橡胶圈,所述阻尼橡胶圈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底座,所述第一底座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顶盖,所述顶盖内腔顶壁的两侧和阻尼橡胶圈顶端的两侧均对应安装有第一橡胶座,两对所述第一橡胶座之间均固定安装有减震弹簧,所述顶盖内腔顶壁的中部和阻尼橡胶圈顶端的中部均固定安装有第二橡胶座,位于顶盖内腔顶壁中部的所述第二橡胶座的底端高度连接有活塞杆,所述活塞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活塞头,位于阻尼橡胶圈顶端中部的所述第二橡胶座的顶端固定安装有套筒,所述套筒与活塞杆通过活塞头活塞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顶盖顶端的中部高度安装有隔声摩擦橡胶垫,所述隔声摩擦橡胶垫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螺母连接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顶盖的外侧面固定设有若干个纵横交错的加强条。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安装底板底端的中部固定嵌设有矩形橡胶摩擦垫,所述安装底板的底端固定安装有四个榫脚,且四个所述榫脚的一端均穿过矩形橡胶摩擦垫。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安装底板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固定铁板,两个所述固定铁板的中部均开设有螺栓通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顶盖和第一底座为一体化结构,且所述顶盖和第一底座均由塑料材料制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远致达轨道交通发展有限公司,未经江苏远致达轨道交通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46260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