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近红外成分识别仪有效
申请号: | 202020390522.8 | 申请日: | 2020-03-24 |
公开(公告)号: | CN21190508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0 |
发明(设计)人: | 刘超英;刘建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和而泰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1/359 | 分类号: | G01N21/359;G01N21/01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六加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72 | 代理人: | 孟丽平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高新南区科技南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红外 成分 识别 | ||
本实用新型涉及近红外光谱技术领域,提供一种近红外成分识别仪,包括:壳体、成分识别组件以及导热件。所述壳体设有收容腔,所述壳体安装有红外窗片。所述成分识别组件收容于所述收容腔内,所述成分识别组件用于发射光束通过红外窗片过滤后投射至被测对象,并采集光谱数据。所述导热件收容于所述收容腔,所述导热件连接于所述壳体和所述成分识别组件,所述成分识别组件工作时产生的热量通过所述导热件传导至所述壳体散发出去,使得所述成分识别组件能够及时散热,避免成分识别组件产生的热量对其他器件产生热影响,从而保证所述近红外成分识别仪工作性能的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近红外光谱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近红外成分识别仪。
【背景技术】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是一种快速检测技术,采用化学计量学方法分析物体的近红外光谱,可以对物体的化学主成份以及物理形态信息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现有的近红外成分识别仪可通过光源朝待测物发射光束,并通过光谱采集器采集待测物反射的近红外光谱信号,利用不同的待测物成分对近红外光谱的不同吸收特性,快速地进行物质成分的在线无损检测,在仪器、设备行业应用广泛。但是,现有的近红外成分识别仪中的光电器件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不及时散热会对其他器件产生热影响,会导致产品性能不稳定,降低产品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近红外成分识别仪,可以强化散热。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提供一种近红外成分识别仪,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设有收容腔,所述壳体安装有红外窗片;
成分识别组件,所述成分识别组件收容于所述收容腔内,所述成分识别组件用于发射光束通过红外窗片过滤后投射至被测对象,并采集光谱数据;
导热件,所述导热件收容于所述收容腔,所述导热件连接所述壳体和所述成分识别组件。
可选地,所述壳体的一端设有红外槽,所述红外槽与所述收容腔连通;
所述红外窗片安装于所述红外槽。
可选地,所述壳体还设有出射槽,所述出射槽所述收容腔与所述红外槽之间;
所述成分识别组件发射的光束经过所述出射槽再透过所述红外窗片投射至被测对象。
可选地,所述壳体还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设于所述收容腔和所述出射槽之间;
所述安装槽用于与所述成分识别组件安装时定位。
可选地,所述壳体的另一端设有散热结构,所述散热结构的位置与所述导热件的位置相对应。
可选地,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连接;
所述第一壳体设有所述收容腔,所述第二壳体安装于所述收容腔的腔口;
所述第一壳体背离所述第二壳体的一端设有所述红外槽,所述第二壳体背离所述第一壳体的一面设有所述散热结构。
可选地,所述成分识别组件包括电路板和光电器件,所述光电器件设于所述电路板朝向所述红外窗片的一面;
所述光电器件用于发射光束至被测对象并采集光谱数据。
可选地,所述电路板的另一面设有导热部,所述导热部的位置与所述光电器件的位置相对应;
所述导热件连接于所述导热部与所述壳体之间。
可选地,所述电路板上设有插接口,所述插接口用于与外部设备连接后为所述电路板供电。
可选地,所述光电器件包括光源和光电采集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和而泰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和而泰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39052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焦炉汽化冷却型上升管余热回收系统
- 下一篇:一种立式防空转无刷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