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河道自动清淤排污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20352556.8 | 申请日: | 2020-03-19 |
公开(公告)号: | CN21215351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5 |
发明(设计)人: | 廖晓鹏;郑再添;王伟锋;佘秀珠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玖江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F5/28 | 分类号: | E02F5/2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5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河道 自动 清淤 排污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河道自动清淤排污系统,主要包括行车横梁,以及依靠行车横梁设置的行车链条以及驱动轮,所述行车链条下方具有至少两组调节轮,所述调节轮与行车横梁通过第一液压缸连接,行车横梁中部还设有由第二液压缸驱动的张紧轮,行车链条上均匀分部有若干铲斗,行车横梁一端设有顶料臂,顶料臂下方具有淤泥收集槽。本实用新型针对小型河道清淤设计,特别适合临近干涸的河道,可根据河道的宽度和坡度进行适应性调整,有利于逐步清理出河底的淤泥,排出的淤泥能够进行脱水收集,其施工方便,效率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河道清淤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河道自动清淤排污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河道清淤方式通常是采用清淤船或挖土机。清淤船适合较深的河域,但由于体积限制,需要不断往岸边输出淤泥,效率较低,挖土机则适合水量较少的河道,但又容易破坏河床,均无法达到经济高效的清淤工作。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河道自动清淤排污系统,能够在行车过程中逐步清除河底淤泥,更为经济、高效。
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河道自动清淤排污系统,主要包括行车横梁,以及依靠行车横梁设置的行车链条以及驱动轮,所述行车链条下方具有至少两组调节轮,所述调节轮与行车横梁通过第一液压缸连接,行车横梁中部还设有由第二液压缸驱动的张紧轮,行车链条上均匀分部有若干铲斗,行车横梁一端设有顶料臂,顶料臂下方具有淤泥收集槽。
本实用新型的铲斗与行车链条为弹簧轴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淤泥收集槽下方配置有离心电机,淤泥收集槽的槽壁具有滤网。
本实用新型的行车横梁另一端设置有行车电机。
本实用新型的铲斗底部分部有若干通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针对小型河道清淤设计,可根据河道的宽度和坡度进行适应性调整,通过横梁在河道两岸移动,带动行车链条顺着河道行走,可以逐步清理出河底的淤泥,排出的淤泥能够进行脱水收集,其施工方便,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涉及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参照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河道自动清淤排污系统,主要包括行车横梁1,以及依靠行车横梁1设置的行车链条2以及驱动轮3,行车横梁1主要架设于河道两岸,根据河道宽度设定,或行车横梁1可多段拼接,根据河道宽度进行适应性调整,行车横梁1一端设置有行车电机11,行车横梁1两端配置有行车轮,通过行车电机11以及轴联动,使行车轮带动行车横梁1进行平移。
行车链条2上均匀分部有若干铲斗5,铲斗5底部分部有若干通孔,以便在铲出淤泥的过程中卸去部分水分。行车链条2通过驱动轮3进行传动,驱动轮3设有对应的电机进行驱动,可带动铲斗5随着行车链条2往复移动,从而将河床底部的淤泥铲出。
行车链条2下方具有至少两组调节轮4,调节轮4与行车横梁1通过第一液压缸41连接,调节轮4主要对行车链条2起到下撑张紧,以及可以通过第一液压缸41调节行车链条2两侧坡度的作用,不同河道两侧的坡度不同,通过调节轮4,可以使行车链条2两侧靠近河道两侧,以便清理河道两侧的淤泥。
行车横梁1中部还设有由第二液压缸81驱动的张紧轮8,在第一液压缸41驱动调节轮4调节坡度时,第二液压缸81可驱动张紧轮8升降,使行车链条2始终保持张紧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玖江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未经广东玖江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35255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时钟发生电路和测试机
- 下一篇:一种名贵鱼类石爬鮡人工繁殖自控配套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