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现有桥梁上部结构不均匀顶升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20341761.4 | 申请日: | 2020-03-18 |
公开(公告)号: | CN21187266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06 |
发明(设计)人: | 王明远;吴纪东;陈波;任宗五;马勇;刘娟;贺轩;李明;高烨浩;刘美中;申龙;桑赛赛;郭健康;朱湖;李强;何新民;张少佩;葛晓亮;刘中原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市市政工程总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D21/06 | 分类号: | E01D21/06 |
代理公司: | 郑州豫开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31 | 代理人: | 王金 |
地址: | 450000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现有 桥梁 上部 结构 不均匀 系统 | ||
1.现有桥梁上部结构不均匀顶升系统,包括液压同步控制系统,各桥墩处均设有承台;现有桥梁的顺桥向的端部具有桥台;
现有桥梁上部结构包括箱型梁和盖梁,盖梁顶面设有箱型梁支座,箱型梁支撑在箱型梁支座上,箱型梁上表面铺设有桥梁路面,桥墩上方的桥梁路面处设有伸缩缝结构;
其特征在于:
每个承台沿周向分别设有扩大基础,各桥墩的扩大基础分别向上连接有若干对变高千斤顶机构和变高临时桥墩机构;
变高千斤顶机构包括大吨位千斤顶、第一支撑钢筒、第一钢接长节和第一四氟板;第一钢接长节用于在现有桥梁上部结构顶升过程中接高第一支撑钢筒,大吨位千斤顶设置在第一钢接长节或第一支撑钢筒上,第一四氟板设置于大吨位千斤顶的伸出杆与现有桥梁的盖梁底面之间,第一四氟板用于在顶升现有桥梁上部结构的过程中允许大吨位千斤顶的伸出杆与盖梁底面之间发生相对位移;大吨位千斤顶用于对现有桥梁上部结构提供顶升力并采用具有机械自锁结构的双作用千斤顶;
变高临时桥墩机构包括第二支撑钢筒、第二钢接长节和第二四氟板;
第一支撑钢筒和第二支撑钢筒相邻设置并均设于承台上或扩大基础上;第二钢接长节用于在现有桥梁上部结构顶升过程中接高第二支撑钢筒;第二四氟板设置于现有桥梁的盖梁底面与第二支撑钢筒或第二钢接长节之间,并用于在顶升现有桥梁上部结构的过程中允许第二支撑钢筒或第二钢接长节与盖梁底面之间发生相对位移;
液压同步控制系统连接有两套泵站,分别为第一泵站和第二泵站;第一泵站连接一半变高千斤顶机构中的大吨位千斤顶;第二泵站连接另一半变高千斤顶机构中的大吨位千斤顶;
第一泵站和第二泵站均与液压同步控制系统相连接,液压同步控制系统通过第一泵站和第二泵站控制各变高千斤顶机构中的大吨位千斤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现有桥梁上部结构不均匀顶升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支撑钢筒和第二支撑钢筒之间连接有钢制的连杆,连杆一端与第一支撑钢筒相焊接,连杆另一端与第二支撑钢筒相焊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现有桥梁上部结构不均匀顶升系统,其特征在于:现有桥梁的盖梁上设有若干监控千斤顶,监控千斤顶通过第一泵站或第二泵站与液压同步控制系统相连接,监控千斤顶用于在顶升现有桥梁上部结构时监测箱型梁受力情况,保护箱型梁不被破坏;监控千斤顶采用具有机械自锁结构的双作用千斤顶。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现有桥梁上部结构不均匀顶升系统,其特征在于:各第二支撑钢筒上分别设有用于监测第二支撑钢筒受力情况的钢弦传感器,各钢弦传感器的连接线路分别通过第一泵站或第二泵站与液压同步控制系统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现有桥梁上部结构不均匀顶升系统,其特征在于:
现有桥梁上部结构的盖梁的两端分别设有若干激光垂球,激光垂球的连接线路分别通过第一泵站或第二泵站与液压同步控制系统相连接;激光垂球用于测量盖梁两端的对地距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市市政工程总公司,未经郑州市市政工程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341761.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