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注射式脊柱椎间植骨器有效
申请号: | 202020295328.1 | 申请日: | 2020-03-11 |
公开(公告)号: | CN21188399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0 |
发明(设计)人: | 车晓明;吴雪花;仇志学;孔占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车晓明 |
主分类号: | A61B17/88 | 分类号: | A61B17/88;A61B17/7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810000 青海省西*** | 国省代码: | 青海;6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注射 脊柱 椎间植 骨器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注射式脊柱椎间植骨器,包括注射管,推进杆,推进器头端及推进器尾端,所述推进杆一端与推进器头端连接,另一端与推进器尾端连接,所述推进器头端为弧形伸入注射管内,通过推进器尾端的推进,推进器头端在注射管内实现推进,所述注射管为圆柱形管,所述注射管头端为弧形,所述推进器头端长度与推进器尾端长度相同。该新型结构可以减少手术操作步骤,节省手术时间,增加手术安全性,同时对于植入的骨量,有测量标准,便于随访及科研。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领域,涉及一种注射式脊柱椎间植骨器。
背景技术
目前脊柱手术中通常使用的椎体间颗粒植骨方法是止血钳钳夹颗粒骨植入椎间隙,或将颗粒骨堆砌在椎间隙附近,钳子填充颗粒骨到间隙,再用铳子打压填充实。其主要的问题和缺陷是①颗粒骨一粒粒钳夹植入,操作繁琐,手术时间延长。②将颗粒骨堆砌在椎间隙附近,再用钳子拨入间隙,有潜在掉入神经根管或残留椎管可能。③对于椎管内植入的骨量无法衡量,不便于科学研究。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注射式脊柱椎间植骨器,减少手术操作步骤,节省手术时间,增加手术安全性,同时对于植入的骨量,有测量标准,便于随访及科研。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注射式脊柱椎间植骨器,包括注射管,推进杆,推进器头端及推进器尾端,所述推进杆一端与推进器头端连接,另一端与推进器尾端连接,所述推进器头端为弧形伸入注射管内,通过推进器尾端的推进,推进器头端在注射管内实现推进,所述注射管为圆柱形管,所述注射管头端为弧形,所述推进器头端长度与推进器尾端长度相同。
所述注射管上设有以毫升为单位的刻度。
推进器尾端推进完成后的注射管总长度为7.5cm。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积极的效果:
①长宽符合间隙大小的注射器式椎间植骨器,头端的推进器设计为0.5cm厚度,将其完全推入后推进器头端正好突出注射管前方0.5cm,将颗粒骨一次性推入间隙,正好一次完成植骨深度。②注射管上印上以毫升为单位的刻度,可以将注入的颗粒骨量化。③使用透明材质做成植骨器注射管,便于推进过程中观察植入的骨量。④将推进器及注射管头端弧形设计符合椎体后缘形状,防止颗粒骨溢出并残留到椎管里。⑤最终达到植骨快捷方便,手术步骤少,植骨安全,植骨量便于观察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注射式脊柱椎间植骨器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注射式脊柱椎间植骨器推进完成后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 注射管;2 推进杆;3 推进器尾端;4 推进器头端;5 注射管长度6.5cm;6 推进器长度7.5cm;7 推进器尾端长0.5cm;8 推进器头端长0.5cm;9 注射管宽度0.5cm;10 注射管长度1cm。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
如图1,图2所示,一种注射式脊柱椎间植骨器,包括注射管1,推进杆2,推进器头端4及推进器尾端3,所述推进杆一端与推进器头端连接,另一端与推进器尾端连接,所述推进器头端为弧形伸入注射管内,通过推进器尾端的推进,推进器头端在注射管内实现推进,所述注射管为圆柱形管,所述注射管头端为弧形,所述推进器头端长度与推进器尾端长度相同。
所述注射管上设有以毫升为单位的刻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车晓明,未经车晓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29532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垃圾渗透液处理的设备
- 下一篇:一种用于高炉热风炉的陶瓷燃烧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