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利用二氧化氯和湍球塔进行烟气脱硝的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20294195.6 | 申请日: | 2020-03-11 |
公开(公告)号: | CN21234829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15 |
发明(设计)人: | 刘明;张菡英;赵莉;钤小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D53/75 | 分类号: | B01D53/75;B01D53/76;B01D53/78;B01D53/56 |
代理公司: | 济南泉城专利商标事务所 37218 | 代理人: | 张贵宾 |
地址: | 250014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氧化 湍球塔 进行 烟气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利用二氧化氯和湍球塔进行烟气脱硝的系统,包括湍球塔、二氧化氯供给系统、可溶性碱液供给系统,可溶性碱液供给系统通过进液管将可溶性碱液输送至湍球区,湍球塔内还设置二氧化氯分布器,二氧化氯分布器朝下方喷出二氧化氯,烟气先从湍球塔的烟气进口进入到塔中,二氧化氯氧化烟气中的NO,形成高价态氮氧化物,在湍球区内,可溶性碱液吸收烟气中高价态的氮氧化物。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氧化技术中脱硝效率不高的问题,并将湍球塔结合二氧化氯进行脱硝,具有意想不到的技术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烟气脱硝领域,尤其涉及种利用二氧化氯和湍球塔进行烟气脱硝的系统。
背景技术
燃煤发电、钢厂炼钢以及其他以煤、石油为热源的工艺是环境中氮氧化物增高的主要来源之一。为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各厂家采取了诸多方法来降低燃烧尾气(本发明所述“烟气”)中氮氧化物的排放,即对烟气进行脱硝处理。一般烟气中,NO往往占到氮氧化物总量的90%左右,但是NO难溶于水,因而很难通过水洗或者碱液中和的方式将其去除,这也是当前烟气脱硝的难点所在。现有烟气脱硝技术主要有两大类,一是催化还原法,第二类是氧化法。相对于催化还原法,氧化法理论上具有工艺简单、成本低等优点,因而成为目前烟气脱硝领域探究与研发的方向。ClO2作为一种氧化性强的绿色氧化剂,同时,成本较为低廉,因而将其应用在氧化吸收法中进行脱硝,成为一种较好的选择。公开号为CN109718653A、名称为“一种烟气脱硫脱硝装置及方法”披露了利用二氧化氯进行脱硝的技术,还有公开号为CN110624385A、CN106975337A、CN105771577A、CN105169913A等专利,也分别披露了利用二氧化氯进行烟气脱硝的技术。在所提及专利技术中,脱硝的技术思路采取了“通过二氧化氯氧化烟气中的NO成为高价态的、易于和碱液反应的高价态的氮氧化物,然后再用碱性溶液洗涤吸收”的技术路线。但实际生产中,该技术路线的脱硝效果并不是很好。分析其原因,该技术路线在工艺中存在氧化空间和吸收空间,而现有工艺对该两空间的联系未加注重,从而导致烟气中氮氧化物的脱除效果不佳。
发明内容
不同于现有的技术路线,本发明提供一种利用二氧化氯和湍球塔进行烟气脱硝的系统,该系统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二氧化氯脱硝效果不佳、且高成本的技术问题。其内容为:
一种利用二氧化氯和湍球塔进行烟气脱硝的系统,其特征在于,系统包括湍球塔、二氧化氯供给系统、可溶性碱液供给系统,可溶性碱液供给系统通过进液管将可溶性碱液输送至湍球区,湍球塔内还设置二氧化氯分布器,二氧化氯分布器位于湍球支承板的下部,烟气进口的上方,二氧化氯供给系统通过进氯管将二氧化氯输送至二氧化氯分布器,二氧化氯分布器朝下方喷出二氧化氯,烟气先从湍球塔的烟气进口进入到塔中,在上升过程中与二氧化氯分布器喷出的二氧化氯相遇,烟气中的NO与二氧化氯反应,形成高价态氮氧化物,高价态氮氧化物等气体随同烟气继续上升,并从湍球支承板空隙进入湍球区,在湍球区内,可溶性碱液吸收烟气中高价态的氮氧化物,然后气液分离,气体继续上升出湍球区并从烟气出口出湍球塔,与此同时,湍球区中的部分液体从支承板空隙流下,并汇集到湍球塔底部的碱液槽中。
优选地,其中二氧化氯分布器为气体分布器。
优选地,其中二氧化氯分布器为液体雾化器。
优选地,其中二氧化氯分布器与湍球支承板的距离小于0.5米。
优选地,其中二氧化氯分布器与湍球支承板的距离小于0.2米。
本发明内容具体阐述如下:
(一)本发明理论基础
1、现有氧化脱硝技术脱硝效果不佳的原因在于:
(1)申请人认为,在气态下,NO在向NO2转化时存在一平衡关系:
2NO2 ↔ O2 + 2NO 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师范大学,未经山东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29419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