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眼部检查治疗巾有效
申请号: | 202020236677.6 | 申请日: | 2020-02-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241589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9 |
发明(设计)人: | 董春琼;袁非;冯琛莉 | 申请(专利权)人: |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46/20 | 分类号: | A61B46/20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1 | 代理人: | 徐俊 |
地址: | 20003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眼部 检查 治疗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眼部检查治疗巾,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包括可固定于人脸面部的面部框架和用于面部防护的治疗巾;面部框架架设于人脸面部鼻梁上,面部框架贴合于人脸面部的一侧设有固定于两侧耳部的耳部挂钩,面部框架上还设有可覆盖人脸面口鼻处的用于面部防护的治疗巾。本实用新型降低了经呼吸道传染疾病传染的风险,提供了对医患双方均有防护性的检查区域。为眼科类检查提供了一种防护措施,为减少医院感染传播,为医患双方提供了有效保护。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眼部检查治疗巾,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裂隙灯检查和直接检眼镜检查是眼科最常用、最基本的检查方法,需要医生在极近距离(<0.5米)内对患者面对面的进行检查,在这样的距离内医患双方均缺乏有效的保护措施;目前正值新冠肺炎流行期间,目前的研究支持新冠病毒除了通过飞沫传播,还可以通过接触传播,并存在经气溶胶传播的可能,而眼科检查中医患双方近距离检查的裂隙灯和直接眼底镜就很有可能成为病毒传播的媒介,所以有必要重视眼部检查时传播、以及可能成为潜在传染源的可能性,对医护人员进行科学的防护。
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直接检眼镜是由圆柱形的体部(直径6cm)和扁平的棱形头部(照明和光学系统,棱形厚度约2cm)组成,用以检查眼的屈光间质(角膜、房水、晶状体及玻璃体)和眼底(视盘、视网膜及脉络膜),使用时被检者取坐位或卧位,两眼睁开,向前方注视。检查右侧眼时,检者右手持检眼镜,站在(或坐在)被检者的右侧,以右眼透过手持的检眼镜观察患者眼底(称为“三右”)。检查左眼时采用相反“三左”的操作。检查过程中要求检者与被检者尽量靠近,在检眼镜的光线透入被检眼内的同时,通过观察孔窥见被检者眼底。
裂隙灯显微镜包括裂隙灯和显微镜两部分,可发现眼部(结膜、角膜、巩膜、虹膜、前房晶体及前部玻璃体等)组织细微病变;由照明系统和双目显微镜组成,放置在具备三维可调的移动工作台上,工作台前后宽度约50cm,一侧为医生使用的操作杆、裂隙灯显微镜主体结构,另一侧配有颌架装置,固视灯;使用时,颌架装置固定患者头颅,颌架上的颌托上下可调以适应不同病人的头颅长短;固视灯可避免患者的眼睛不自觉的转动,检查者坐在患者对面,通过双目显微镜检查,操纵杆调整与患者眼睛观察点的对焦,双手可根据需要调整裂隙灯光路系统,调整变焦倍数、光源范围、亮度等,整个操作过程中,患者口鼻部正对裂隙灯反光镜和各调解旋钮,而且正对于检查者面部。
做这些眼科类检查时,医患双方是近距离的面对面检查,尤其是检眼镜检查,双方眼睛仅仅隔着厚度约2cm的检眼镜对视,双方面部距离极其接近;在裂隙灯检查中,医患双方正面相对,距离不大于30cm,医患双方说话、呼吸产生的飞沫漂浮其间,增加交叉感染的风险;其次,患者面对近距离的裂隙灯,有反光镜,调节杆,光路调解系统等精细结构,呼吸、说话时的飞沫也会沾染上去,因该系统的结构特点并不易清洗消毒,在不同的患者频繁使用时,容易成为患者间病原体传播的途径,存在交叉感染的风险;另外,在做此类检查时,检查者可采用佩戴护目镜,口罩等方法进行保护,但护目镜、口罩的外表面是污染面,缺乏对患者的保护。所以在眼科类检查时,有必要提供了一种防护措施,减少医院感染传播,为医患双方提供有效保护。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解决眼科类检查时为避免病原体产生院内感染和交叉感染,有效隔离接触的技术问题。
为达到解决上述问题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眼部检查治疗巾,包括可固定于人脸面部的面部框架和用于面部防护的治疗巾;所述面部框架架设于人脸面部鼻梁上,面部框架贴合于人脸面部的一侧设有固定于两侧耳部的耳部挂钩,所述面部框架上还设有可覆盖人脸面口鼻处的用于面部防护的治疗巾。
优选地,所述面部框架包括挂钩、挂钩套管、固定钩和眼部框架;眼部框架设有固定卡槽;所述挂钩套管一端设有挂钩,另一端设有固定钩;所述挂钩通过挂钩套管连接的固定钩连接于眼部框架固定卡槽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未经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23667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油茶籽多功能烘干装置
- 下一篇:检测设备消毒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