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二甲基亚砜的分子筛脱水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20209668.8 | 申请日: | 2020-02-25 |
公开(公告)号: | CN21256005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19 |
发明(设计)人: | 唐强;丰秀珍;任立军;靳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凯瑞英科技有限公司;山东凯瑞英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C315/06 | 分类号: | C07C315/06;C07C317/04;B01D3/14 |
代理公司: | 北京睿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81 | 代理人: | 徐丁峰 |
地址: | 100084 北京市海淀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二甲基亚砜 分子筛 脱水 系统 | ||
提供了一种用于二甲基亚砜的分子筛脱水系统,包括精馏塔(1)、第一分子筛脱水塔(2)和第二分子筛脱水塔(2’)、气液分相罐(3)和氮气源;精馏塔用于含水二甲基亚砜溶液的精馏,以分离部分水;两个分子筛脱水塔均连接精馏塔,用于已经分离出部分水的含水二甲基亚砜被吸附以进一步脱水;氮气源连接至两个分子筛脱水塔,用于进行塔内残余的含水二甲基亚砜溶液的置换和排放;气液分相罐与两个分子筛脱水塔分别连接,以进行分子筛脱水塔中被置换或再生的物质的气液分离,并将分离出的氮气送入分子筛脱水塔中循环利用;气液分相罐连接精馏塔,用于将分离出的液相送至精馏塔进行再处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总体地涉及溶剂回收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二甲基亚砜的分子筛脱水系统及其脱水方法。
背景技术
二甲基亚砜(DMSO)是一种含硫有机化合物,常温下为无色无臭的透明液体,是一种吸湿性很强的液体,具有高极性、高沸点、热稳定性好、非质子、与水混溶的特性,能溶于乙醇、丙醇、苯和氯仿等大多数有机物,被誉为“万能溶剂”。它可作有机溶剂、反应介质和有机合成中间体的同时,也可用作回收乙炔、二氧化硫的吸收剂。因为其本身具有很强的吸湿性,所以二甲基亚砜在用作溶剂或吸收剂时,极易吸收水分致使浓度降低,故而为了实现其循环利用,其脱水环节成了必须解决的技术难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含水二甲基亚砜的回收和循环利用问题,提供一种用于二甲基亚砜的分子筛脱水系统及其脱水方法,该系统利用两个分子筛脱水塔进行交替使用(一个分子筛脱水塔在使用饱和后进入分子筛再生步骤进行处理,接替的分子筛脱水塔开始工作,保证脱水过程不间断,)或者根据时效要求同时使用,本发明系统可以实现脱水后的二甲基亚砜按质量百分比计≥99.9%。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二甲基亚砜的分子筛脱水系统,它包括精馏塔、第一分子筛脱水塔和第二分子筛脱水塔,气液分相罐和氮气源;所述精馏塔用于含水二甲基亚砜溶液的精馏,以分离含水二甲基亚砜溶液中的部分水;所述第一分子筛脱水塔通过第一阀门连接至精馏塔;所述第二分子筛脱水塔通过第二阀门连接至精馏塔,以使已经分离出部分水的含水二甲基亚砜溶液在其中一个分子筛脱水塔中或者同时在两个分子筛脱水塔中被吸附,实现进一步脱水;所述氮气源分别连接第一分子筛脱水塔和第二分子筛脱水塔,用于向第一分子筛脱水塔和/或第二分子筛脱水塔送入氮气,以通过氮气将分子筛脱水塔内残余的含水二甲基亚砜溶液的置换和排放出分子筛脱水塔;所述气液分相罐通过第一管路以及设置在第一管路上的第三阀门,和第二管路以及设置在第二管路上的第四阀门与第一分子筛脱水塔连接;所述气液分相罐还通过第三管路以及设置在第三管路上的第五阀门,和第四管路以及设置在第四管路上的第六阀门与第二分子筛脱水塔连接,以将第一分子筛脱水塔和/或第二分子筛脱水塔中的氮气以及氮气置换和排放出的含水二甲基亚砜溶液通过第一管路和/或第三管路送入气液分相罐进行气液分离处理,然后将气液分相罐分离出的氮气通过第二管路和/或第四管路送入第一分子筛脱水塔和/或第二分子筛脱水塔中循环利用;所述气液分相罐底部连接精馏塔的液相管线入口,用于将气液分相罐中分离出的含水二甲基亚砜溶液送至精馏塔进行再处理。
精馏塔是进行含水二甲亚砜溶液脱除大部分水的重要部件之一,它通过沸腾精馏过程除去其中的部分水,这一方面可以降低后续分子筛脱水塔中分子筛的吸附要求,另一方面可以大幅度降低分子筛的更换频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凯瑞英科技有限公司;山东凯瑞英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凯瑞英科技有限公司;山东凯瑞英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20966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