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连接方便的金属气管套管与湿热交换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0137108.6 | 申请日: | 2020-01-20 |
公开(公告)号: | CN21170556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0 |
发明(设计)人: | 杨华;梁碧君;卢婧;高茹;谢林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16/04 | 分类号: | A61M16/04;A61M16/16;A61M16/1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深坪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586 | 代理人: | 李想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连接 方便 金属 气管 套管 湿热 交换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连接方便的金属气管套管与湿热交换器装置,由金属外套管、外套管固定板、系带安装孔、内套管连接柱、连接硅胶套、交换器连接头、交换器圆柱腔、交换器上端盖、交换器连接气孔和金属内套管组成,该装置创新地在湿热交换器与内套管连接柱之间设计了圆柱结构的连接硅胶套,金属内套管与内套管连接柱固定连接,金属内套管安装在金属外套管的内部,并在湿热交换器的下端设计了交换器连接头,使用时,将连接硅胶套的下端套在内套管连接柱上,将连接硅胶套的上端插入交换器连接头的通孔内,内套管连接柱凹凸状外圆端面方便与连接硅胶套的紧密连接,具有一次性湿热交换器的方便安装以及更换容易的特点,非常实用方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连接方便的金属气管套管与湿热交换器装置。
背景技术
在临床上,气管切开术是临床上救治危重患者、维持有效通气的重要措施之一。气管切开后,空气经气管切开口直接吸入下呼吸道,失去了原有鼻腔、口腔对空气的加温、加湿功能,可造成呼吸道黏膜干燥、痰液粘稠不易排除,增加了肺部感染、气管套管堵塞等风险。加强气道湿化是气管切开术后病人的护理重点。湿热交换器,俗称人工鼻,是一种由多层吸水材料和亲水化合物制成的过滤装置,模拟鼻的功能,吸气时可过滤空气,呼气时则收集保存呼出气体中的热和水份,以维持呼吸道正常生理功能,是目前临床上气管切开术后常用且有效的气道湿化措施之一。目前临床使用的一次性湿热交换器其接口仅适合与一次性塑料气管套管相连接,而与金属气管套管不匹配,不能直接连接,故未应用于带金属气管套管的病人。长期需带金属气管套管的病人的气道湿化一直是困扰临床的难题,尤其是增加了这类带管出院病人的居家护理难度。针对这些问题,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连接方便的金属气管套管与湿热交换器装置,该装置可使一次性湿热交换器与各种型号的金属气管套管连接牢固,不会因病人体位变化或咳嗽而脱落,使其充分发挥锁住呼出气体中的热和水份的作用,有效防止呼吸道黏膜干燥,防止痰液粘结,具有非常实际的应用和推广价值。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连接方便的金属气管套管与湿热交换器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连接方便的金属气管套管与湿热交换器装置,包括金属外套管、外套管固定板、系带安装孔、内套管连接柱、连接硅胶套、交换器连接头、交换器圆柱腔、中间开孔的交换器上端盖、交换器连接气孔和金属内套管,所述金属外套管固定安装在外套管固定板上,内套管连接柱与金属内套管固定连接,金属内套管位于金属外套管的内侧位置,系带安装孔为长孔结构并设置在外套管固定板的左右两侧位置,连接硅胶套为软硅胶材质的圆柱结构,连接硅胶套下端安装在连接柱上,连接硅胶套的上端插入交换器连接头的通孔内与交换器连接头连接,交换器连接头安装在交换器圆柱腔的下端,交换器上端盖与交换器圆柱腔固定连接,交换器连接气孔为圆柱通孔结构并安装在交换器上端盖的侧端面上。
进一步的,所述金属外套管的直径范围为4-10mm。
进一步的,所述内套管连接柱的外圆端面为凹凸圆柱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硅胶套的硅胶硬度为60°,长度为20mm,内径为10mm,外径为16mm,管壁厚度3mm。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未经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13710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