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载用软管警示灯有效
申请号: | 202020121615.0 | 申请日: | 2020-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21162513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02 |
发明(设计)人: | 髙島敏郎 | 申请(专利权)人: | 神田工业(苏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S43/00 | 分类号: | F21S43/00;F21S45/10;F21W107/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工***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载 软管 警示 | ||
一种车载用软管警示灯,涉及灯具领域,该车载用软管警示灯包括柔性主体件、柔性基板和发光组件,所述柔性主体件内设有空腔,所述柔性基板安装在柔性主体件的空腔内,所述发光组件安装在所述柔性基板上,所述发光组件与柔性主体件的空腔内壁之间存在间隙;所述柔性主体件的一侧设有用于与车门连接的第一连接部,另一侧设有与发光组件相对的透光区,该车载用软管警示灯将发光组件安装在与外界隔离的封闭空腔内的同时,进一步设置发光组件与柔性主体件的空腔内壁之间相离的空间位置关系,为内部电子部件提供更佳的绝缘环境,避免了静电对内部电子部件的干扰和破坏,提高了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灯具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车载用软管警示灯。
背景技术
夜间和隧道内等光线不足的情况下打开车门,经常会发生由于跟进的车辆或行人无法看清前车的车况,所导致撞击车门、甚至酿成车祸,为此在车门上安装车载用软管警示灯已成为一种大众需求,被推广应用。
但现有的车载用软管警示灯,由于外部壳体自身的密封性能差、在安装或受到外部作用时壳体内壁与电子部件发生接触等原因,警示灯不能为其内部的发光组件及其电子部件提供良好的绝缘环境,从而内部的电子部件容易频繁的受到静电影响,造成警示灯的失灵和损坏,无法保证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车载用软管警示灯,以克服现有技术中警示灯不能为其内部的发光组件及其电子部件提供良好的绝缘环境,灯体内部的电子部件频繁受到静电影响,造成警示灯的失灵和损坏,无法保证使用寿命和安全性的技术缺陷。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载用软管警示灯,包括柔性主体件、柔性基板和发光组件,所述柔性主体件内设有空腔,所述柔性基板安装在柔性主体件的空腔内,所述发光组件安装在所述柔性基板上,所述发光组件与柔性主体件的空腔内壁之间存在间隙;所述柔性主体件的一侧设有用于与车门连接的第一连接部,另一侧设有与发光组件相对的透光区。
在上述方案中,进一步的,所述柔性主体件和柔性基板均为条状;所述柔性主体件的空腔为扁平状。
在上述方案中,进一步的,所述柔性主体件为TPO材质。
在上述方案中,进一步的,所述柔性主体件的空腔一端开口或者两端开口,所述开口被遇水硬化的粘合剂密封。
在上述方案中,进一步的,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主体件的空腔两端开口,其中一端安装有第一密封盖,另一端安装有设置过线孔的第二密封盖。
在上述方案中,进一步的,还包括与第二密封盖连接的配线部,所述配线部包括至少两导线以及保护基体,所述导线与发光组件电连接,两导线并排安装在所述保护基体内,所述保护基体上设有与分离槽口,所述分离槽口与两导线的间隔区域相对。
在上述方案中,进一步的,所述保护基体的横截面为梯形,梯形的底面设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为安装平面,所述安装平面上设置双面胶。
在上述方案中,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部为安装平面,所述安装平面上设置双面胶。
在上述方案中,进一步的,所述发光组件包括多组,所述柔性基板在沿长度方向相间式设有安装区和非安装区,所述安装区厚度大于所述非安装区的厚度,所述发光组件安装在所述安装区。
在上述方案中,进一步的,所述发光组件的一端通过第一固定点固定在柔性基板上,另一端通过第二固定点固定在柔性基板上,且第一固定点和第二固定点的连线垂直于柔性基板的长度方向。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神田工业(苏州)有限公司,未经神田工业(苏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12161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