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智慧消防报警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20106536.2 | 申请日: | 2020-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21165382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09 |
发明(设计)人: | 郑贤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市中电伟业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8B17/103 | 分类号: | G08B17/103;G08B25/08;H04B1/3816;H04B1/40 |
代理公司: | 成都环泰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51242 | 代理人: | 李斌;李辉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成都海***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慧 消防 报警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智慧消防报警系统,包括烟雾检测电路模块、NB‑IOT模组电路模块、SIM模块和单片机,烟雾检测电路模块包括CS2105‑M12芯片,单片机的引脚15与所述CS2105‑M12芯片的引脚7连接,单片机的引脚42、引脚43、引脚10分别与NB‑IOT模组电路模块的引脚17、引脚18、引脚15连接,NB‑IOT模组电路模块的引脚11、引脚12、引脚13分别与SIM模块的引脚6、引脚2、引脚3连接,通过单片机、SIM模块、烟感检测电路模块、NB‑IOT模组电路模块等配合,通过NB‑IOT向云服务器发送报警信息,向云服务器上传数据,提示现场人员进行灭火处理或逃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消防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智慧消防报警系统。
背景技术
伴随全国“智慧消防”的推进,传统的独立烟感已经不能满足新型的市场需求,传统的独立烟感检测无法及时有效的将检测数据发送至云端服务器,无法及时有效的进行消防预警。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智慧消防报警系统,通过烟感检测电路模块与NB-IOT模组电路模块配合,通过NB-IOT向云服务器发送报警信息,向云服务器上传数据,经布署在云端服务器软件处理后,接警中心收到报警信息后,显示报警地址方位和内容,提示现场人员进行灭火处理或逃生。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智慧消防报警系统,包括烟雾检测电路模块、NB-IOT模组电路模块、SIM_Micro卡和单片机,所述烟雾检测电路模块包括CS2105-M12芯片,所述NB-IOT模组电路模块为BC20,所述单片机的型号为STM32L152C8T6,所述单片机的引脚15与所述CS2105-M12芯片的引脚7连接,所述单片机的引脚42、引脚43、引脚10分别与所述NB-IOT模组电路模块的引脚17、引脚18、引脚15连接,所述NB-IOT模组电路模块的引脚11、引脚12、引脚13分别与所述SIM_Micro卡的引脚6、引脚2、引脚3连接。
由红外对射第一发光二极管、第二发光二极管、三极管等组成烟感检测电路,由第一发光二极管、第二发光二极管组成红外对射烟雾检测电路,平时第二发光二极管发射红外信号,第一发光二极管接收红外信号,CS2105-M12芯片第7端无信号输出,CS2105-M12芯片第7端无信号输出,当有烟雾隔断阻碍D1和D3发射与接收时,CS2105-M12芯片第7端输出触发信号至单片机的第15端,经单片机内部A/D读取数据判断后,由单片机第42和43端输出数据信号控制NB-IOT模组电路模块,经NB-IOT模组电路模块内部解析后,通过NB-IOT向云服务器发送报警信息,向云服务器上传数据,经布署在云端服务器软件处理后,接警中心收到报警信息后,显示报警地址方位和内容,提示现场人员进行灭火处理或逃生;同时通过NB-IOT向SIM_Micro卡发送数据,通过SIM_Micro卡将数据发送给用户,进行预警提示。
进一步地,所述烟雾检测电路模块还包括三极管、第一发光二极管和第二发光二极管,所述CS2105-M12芯片的引脚6与所述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的正极接电源,所述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所述CS2105-M12芯片的引脚3与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的正极接电源,所述CS2105-M12芯片的引脚1与第一电容连接,所CS2105-M12芯片的引脚2连接第一电阻,所述第一电阻与第二电容串联,所述第一电容与所述第二电容并联后组成第一并联电路,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与第二电阻并联后组成第二并联电路,所述第一并联电路与所述第二并联电路串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市中电伟业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市中电伟业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10653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隧道管状工件运输装置
- 下一篇: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包底部防护托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