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测量煤沥青对煅后焦骨料浸润性的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20093233.1 | 申请日: | 2020-01-16 |
公开(公告)号: | CN21190498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0 |
发明(设计)人: | 吉延新;闫桂林;魏新伟;于益如;胡燕红;胡春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济宁碳素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5/00 | 分类号: | G01N5/00;G01N13/04;G01N15/0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济纬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429 | 代理人: | 宋震 |
地址: | 272000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测量 沥青 煅后焦 骨料 浸润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测量煤沥青对煅后焦骨料浸润性的系统,包括自加热不锈钢容器和振动装置,在所述封堵端的端面上开设有与自加热不锈钢容器内腔相连通的进料口一和进料口二,所述振动装置包括振动台、位于振动台下方的振动台支撑架,振动台和振动台支撑架之间通过减震装置相连,所述振动台呈水平设置且所述振动台的震动电机固定连接于所述振动台的下表面,振动台的上表面安装有闸板阀,闸板阀上部接口与自加热不锈钢容器的底部开口可拆卸连接,连接软管三的上端穿过振动台与闸板阀的下部接口连通,连接软管三的另一端连接有废料仓。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可以量化表征煤沥青在设定温度下对不同煅后焦骨料的浸润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测量煤沥青对煅后焦骨料浸润性的系统,属于快速检测煤沥青对煅后焦骨料浸润性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煤沥青作为炭材料生产用黏结剂,在炭素材料中起到黏结“桥”的作用,而决定煤沥青与炭质骨料粘结好坏的决定性因素,是煤沥青对炭质骨料的浸润性。浸润性好的沥青在炭质骨料中分布均匀,焙烧后结焦值高,焦结牢固,制品的机械强度高。而当前对于影响煤沥青与骨料焦炭结合特性的流变性、浸润性,以及热处理过程中的热解缩聚反应规律研究较少,没有对相关浸润性的测量装置,这也制约了铝用炭素材料生产工艺技术升级及炭素产品质量的提高。
实用新型内容
根据以上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解决上述问题之一,提供一种测量煤沥青对煅后焦骨料浸润性的系统。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测量煤沥青对煅后焦骨料浸润性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自加热不锈钢容器和振动装置,所述自加热不锈钢容器顶部为封堵端,自加热不锈钢容器的底端为开口端,在所述封堵端的端面上开设有与自加热不锈钢容器内腔相连通的进料口一和进料口二,所述振动装置包括振动台、位于振动台下方的振动台支撑架,振动台和振动台支撑架之间通过减震装置相连,所述振动台呈水平设置且所述振动台的震动电机固定连接于所述振动台的下表面,振动台的上表面安装有闸板阀,闸板阀上部接口与自加热不锈钢容器的底部开口可拆卸连接,连接软管三的上端穿过振动台与闸板阀的下部接口连通,连接软管三的另一端连接有废料仓。
采用人工添料的方式,通过进料口一向自加热不锈钢容器中加入0.25-0.5mm粒级煅后焦骨料,通过进料口二向自加热不锈钢容器中加入液体沥青,振动台可以300次min的频率振动,自加热不锈钢容器可按照设定的40℃min速率升温至200℃。
优选地,所述进料口一上连接有连接软管一,连接软管一的另一端安装有出料阀门一,出料阀门一的进料口上连接有骨料下料管,骨料下料管的另一端连通至煅后焦骨料仓;所述进料口二上连接有连接软管二,连接软管二的另一端安装有出料阀门二,出料阀门二的进料口上连接有煤沥青下料管,煤沥青下料管的另一端连通至液体沥青槽。预焙阳极生产中石油焦经过高温煅烧后得到煅后焦,对煅后焦进行破碎、筛分处理,筛分后的煅后焦按照粒度不同会进入不同的料仓储存备用,本系统是在0.25-0.5mm粒级煅后焦骨料仓内引出一条骨料下料管,按照要求每次从料仓中下500-2000g骨料进入骨料下料管中,按照要求每次从高温煤沥青槽中有200-700g液体沥青进入煤沥青下料管中,取代人工添加的方式。
优选地,所述闸板阀包括阀体以及控制阀体通断的阀板,阀体两侧各有一个法兰A,分别与自加热不锈钢容器、连接软管三连接。
优选地,所述振动台的中心位置开设有供连接软管三穿过的一圆孔,所述震动电机设置有两个,分别位于圆孔的两侧。
优选地,所述废料仓上安装有料仓称重感应器,废料仓的底部安装有废料阀门。
优选地,所述自加热不锈钢容器包括圆筒状主体,圆筒状主体外壁上可拆卸的安装有加热圈,圆筒状主体的内径与阀体的内径相同,圆筒状主体的开口端设置有一个法兰B,法兰B可拆卸的与法兰A连接。
优选地,所述振动台支撑架的四角分别设置有一减震装置,减震装置的上端分别固定在振动台的四角,所述减震装置为弹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济宁碳素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济宁碳素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09323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