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土木工程建筑废料处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0072542.0 | 申请日: | 2020-01-14 |
公开(公告)号: | CN21158677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9 |
发明(设计)人: | 王红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交通职业学院 |
主分类号: | B02C4/02 | 分类号: | B02C4/02;B02C4/42;B02C23/16;B08B15/04;B01D46/10 |
代理公司: | 贵阳易博皓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2116 | 代理人: | 张浩宇 |
地址: | 402247 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土木工程 建筑 废料 处理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土木工程建筑废料处理装置,包括空心的废料处理装置,所述废料处理装置侧壁通过支架焊接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焊接有第一转动轴,所述第一转动轴与废料处理装置侧壁通过轴承贯穿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动轴位于废料处理装置内部的一段焊接有第一破碎辊,所述第一转动轴位于废料处理装置外部的一段过盈配合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转动轴位于废料处理装置外部的一段过盈配合有第一带轮,所述第一齿轮啮合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过盈配合有第二转动轴。本实用新型可以将建筑废料破碎后进行筛选再进行二次破碎,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工作强度,对破碎产生的粉尘进行了处理,保障了良好的工作环境。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废料处理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土木工程建筑废料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高楼大厦拔地而起,人们在享受城市文明同时,也在遭受城市垃圾所带来的烦恼,其中建筑垃圾就占有相当大的比例,约占垃圾总量的30%~40%,因此如何处理和利用越来越多的建筑垃圾,已经成为各级政府部门和建筑垃圾处理单位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现有技术中,大多数破碎机一般都只能进行单次破碎,若想要对建筑废料再利用需要破碎到一定的大小,而当单次破碎不能满足所要求的大小时,则需要将破碎后的废料再次投入破碎机破碎,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增加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新型土木工程建筑废料处理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土木工程建筑废料处理装置,包括空心的废料处理装置,所述废料处理装置侧壁通过支架焊接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焊接有第一转动轴,所述第一转动轴与废料处理装置侧壁通过轴承贯穿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动轴位于废料处理装置内部的一段焊接有第一破碎辊,所述第一转动轴位于废料处理装置外部的一段过盈配合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转动轴位于废料处理装置外部的一段过盈配合有第一带轮,所述第一齿轮啮合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过盈配合有第二转动轴,所述第二转动轴与废料处理装置侧壁通过轴承贯穿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动轴位于废料处理装置内部的一段焊接有第二破碎辊,所述第二转动轴位于废料处理装置外部的一段过盈配合有第二带轮;
所述废料处理装置内部设置有二次破碎装置,所述废料处理装置上端焊接有进料斗,所述废料处理装置内壁焊接有筛网,所述废料处理装置内侧壁焊接有安装板,所述废料处理装置内底壁设置有料车,所述废料处理装置远离驱动电机的一侧侧壁开设有取料口,所述废料处理装置靠近驱动电机的一侧侧壁设置有粉尘处理装置。
优选地,所述第一带轮配合有第一皮带,所述第二带轮配合有第二皮带,所述第一皮带配合有第三带轮,所述第三带轮过盈配合有第一从动轴,所述第一从动轴与废料处理装置侧壁和安装板通过轴承贯穿转动连接,所述第一从动轴远离第三带轮的一端焊接有第一破碎辊,所述第二皮带配合有第四带轮,所述第四带轮过盈配合有第二从动轴,所述第二从动轴与废料处理装置侧壁和安装板通过轴承贯穿转动连接,所述第二从动轴远离第四带轮的一端焊接有第二破碎辊。
优选地,所述废料处理装置靠近取料口一端的底壁设置有斜坡,所述料车底部设置有万向轮。
优选地,所述粉尘处理装置与废料处理装置侧壁贯穿固定连接,所述粉尘处理装置内镶嵌有过滤网,所述粉尘处理装置内设置有风扇。
优选地,所述筛网位于第一转动轴下方的一段设置有过滤网,所述筛网其余部分为光滑结构,所述筛网与废料处理装置底壁的夹角应在20°-40°之间。
优选地,所述驱动电机应采用Y355M2-6型号电机,所述第一齿轮的尺寸与第二齿轮的尺寸一致。
本实用新型对比现有技术,其优点在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交通职业学院,未经重庆交通职业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07254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迎宾机器人的散热结构
- 下一篇:腰部支撑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