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烟圈发生装置及其电子烟有效
申请号: | 202020056271.X | 申请日: | 2020-01-13 |
公开(公告)号: | CN21158158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9 |
发明(设计)人: | 王英勋;孙毅;张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云南创新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A24F40/40 | 分类号: | A24F40/40;A24F13/30 |
代理公司: | 重庆乐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21 | 代理人: | 刘敏 |
地址: | 650233 ***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生 装置 及其 电子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烟圈发生装置及其电子烟,属于电子烟技术领域,烟圈发生装置包括具有一内腔的舱体,所述舱体具有入口和出口,所述舱体的入口处设置有一弹性薄膜,所述弹性薄膜呈锥台型,所述弹性薄膜的大端外沿固定连接至所述舱体的入口,所述弹性薄膜的小端开口且在所述开口处固定连接有一烟把,所述烟把与所述舱体的内腔连通。本实用新型烟圈发生装置,可以产生烟圈,用于与电子烟配合使用,可以提高电子烟的娱乐性和观赏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子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烟圈发生装置及其电子烟。
背景技术
烟圈是一个环状的空气涡流将烟雾粒子(香烟的固体颗粒或者干冰等形成的小水珠)限制在一个环状区域内造成的。当烟雾粒子随着空气快速通过一个圆孔时,由于圆孔出口周边的空气是静止的,因此从圆孔中流出的空气-颗粒混合物会牵引静止的周边空气,由此形成了一个从孔洞边缘向外再转向内旋转的一个涡流,这个涡流分布在圆孔周边,成为环状,并向前运动,形成了烟圈。
烟圈具有一定的观赏效果,现阶段的烟圈发生装置结构较为复杂,且现有的电子烟没有配搭有烟圈发生装置,目前都是靠吸烟者经过练习通过嘴部技巧进行烟圈发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主要提供一种烟圈发生装置及其电子烟,通过烟圈发生装置可以产生烟圈,可以提高电子烟的娱乐性和观赏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烟圈发生装置,包括具有一内腔的舱体,所述舱体具有入口和出口,所述舱体的入口处设置有一弹性薄膜,所述弹性薄膜呈锥台型,所述弹性薄膜的大端外沿固定连接至所述舱体的入口,所述弹性薄膜的小端开口且在所述开口处固定连接有一烟把,所述烟把与所述舱体的内腔连通。
进一步,所述舱体呈锥桶型且所述舱体的内腔沿其入口端至出口端逐渐变小。
进一步,所述舱体的出口处向内翻折形成挡口边。
进一步,所述弹性薄膜的大端外沿沿其径向向外延伸形成第一凸沿,所述舱体的入口处形成用于卡合所述第一凸沿的第一环槽。
进一步,所述弹性薄膜的小端开口沿其径向向内延伸形成第二凸沿,所述烟把与弹性薄膜连接一端的外壁形成用于卡合所述第二凸沿的第二环槽。
进一步,所述烟把的中部向外形成一配重体,所述配重体呈球形。
电子烟,包括电子烟本体,所述电子烟本体上固定设置有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烟圈发生装置。
进一步,所述电子烟本体呈杆状,所述烟圈发生装置通过一夹持装置固定设置在电子烟本体上,所述夹持装置包括夹持本体以及分别与所述夹持本体连接的第一夹块和第二夹块,所述夹持本体与所述烟圈发生装置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夹块和第二夹块分别呈半圆形且相对于所述夹持本体对称,所述第一夹块和第二夹块之间形成用于夹持所述电子烟本体的夹持空间。
进一步,所述第一夹块与第二夹块的外端相隔形成用于装卸所述电子烟本体的开口,所述第一夹块与第二夹块的尾部设置有用于将两者互相靠拢的挤压装置。
进一步,所述电子烟本体上形成用于所述夹持装置沿电子烟本体轴向限位的台阶,所述烟把位于电子烟本体靠近其烟嘴一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烟圈发生装置,舱体的入口处设置有一弹性薄膜,所述弹性薄膜的小端开口且在所述开口处固定连接有一烟把,通过拉动烟圈发生装置的烟把,内部弹性薄膜张紧,在释放烟把后,弹性薄膜恢复原有状态时,薄膜震动,对舱体的内腔造成瞬时的挤压,同时将舱体内部的烟雾从舱体的出口推出,生成烟圈。本实用新型装置烟圈形成机理简单,人工操作,简便快捷,富有观赏性,并且烟圈形成效果较好,配合电子烟使用,更为方便。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云南创新研究院,未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云南创新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05627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浮动压头装置
- 下一篇:吸油烟机及烟灶一体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