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腰大池引流袋高度调节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0040424.1 | 申请日: | 2020-01-09 |
公开(公告)号: | CN21153586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2 |
发明(设计)人: | 姜宁宁;黄赣英;傅蓉;顾银萍;陈竹芳;沈小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1/00 | 分类号: | A61M1/00 |
代理公司: | 洛阳启越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54 | 代理人: | 吴楠 |
地址: | 3100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腰大池 引流 高度 调节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腰大池引流袋高度调节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表面固定有支撑柱,支撑柱的内部为中空结构,支撑柱的内侧底部固定有电动推杆,电动推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有齿条,齿条的前侧面啮合连接有齿轮,齿轮的一侧通过固定轴与第一固定盘固定连接,第一固定盘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轴,连接轴的一侧转动连接有第二固定盘,第二固定盘固定在支撑柱的内侧壁上,连接轴的外侧面绕接有钢丝绳,钢丝绳的一端绕过支撑柱的上端且与锁扣固定连接,锁扣的下端卡接有引流袋,锁扣的一侧设有激光发射头,本腰大池引流袋高度调节装置可以精密、准确的控制脑脊液引流的滴速,同时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劳动负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腰大池引流袋高度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在临床工作中,自发性或继发性颅内压增高的患者,需要留置腰大池引流管来引流脑脊液减轻颅内压。
在对患者进行引流脑脊液时,需要严密的控制脑脊液的引流速度,因此需要通过控制引流袋的高度进而控制引流速度,加大了医护人员操作难度,并且患者随着体位的变化,引流袋高度也需要随时改变,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腰大池引流袋高度调节装置,可以精密、准确的控制脑脊液引流的滴速,同时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劳动负荷,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腰大池引流袋高度调节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表面固定有支撑柱,支撑柱的内部为中空结构,支撑柱的内侧底部固定有电动推杆,电动推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有齿条,齿条的前侧面啮合连接有齿轮,齿轮的一侧通过固定轴与第一固定盘固定连接,第一固定盘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轴,连接轴的一侧转动连接有第二固定盘,第二固定盘固定在支撑柱的内侧壁上,连接轴的外侧面绕接有钢丝绳,钢丝绳的一端绕过支撑柱的上端且与锁扣固定连接,锁扣的下端卡接有引流袋,锁扣的一侧设有激光发射头,激光发射头与设置在支撑柱外侧面的刻度位置相对应,支撑柱的外侧面设有控制开关,所述控制开关的输入端与外部电源的输出端电连接,控制开关的输出端分别与电动推杆和激光发射头的输入端电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支撑柱的外侧面上端一侧对称固定有两个固定架,两个固定架之间转动连接有转轴,钢丝绳的一端绕过转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支撑柱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盖体,盖体的一侧设有出孔,钢丝绳的一端穿过出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底座的下表面设有万向锁止轮,万向锁止轮的数量为三个,三个万向锁止轮均匀分布在底座的下表面四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底座的上表面一端设有扶手,扶手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扶手对称分布在底座的上表面前后两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腰大池引流袋高度调节装置结构紧凑,操作方便,使用时占用空间小,可以准确调节引流袋的高度,严密控制脑脊液的引流速度,通过设置钢丝绳控制锁扣的升降,进而控制引流袋的高度变化,通过齿条和齿轮的啮合配合控制固定轴的转动,进而控制钢丝绳的收放,刻度的设置方便医护人员根据刻度显示的高度值调整引流袋的高低,进而准确的控制脑脊液的滴速,激光发射头的设置方便医护人员观察刻度上的位置,大大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劳动负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右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未经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04042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滚轮静电消除装置
- 下一篇:一种增弹式连接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