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加热效果好的发热管及烹饪器具有效
申请号: | 202020030830.X | 申请日: | 2020-01-07 |
公开(公告)号: | CN21206651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4 |
发明(设计)人: | 朱泽春;刘海亮;吴超;刘远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九阳小家电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J37/06 | 分类号: | A47J37/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0018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加热 效果 热管 烹饪 器具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加热效果好的发热管及烹饪器具,包括容器、悬置于容器内的片状的发热体、穿出容器两端的供电部,发热体的两端连接供电部,所述发热体包括第一发热区和至少2个温度低于第一发热区的第二发热区,第一发热区和第二发热区在发热体的长度方向上交替设置,且至少发热体的两端设有所述第一发热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在发热体上设置交替的高、低温区域,以避免烹饪腔内的局部热量集中,使烹饪腔内的温度趋于均匀,如此实现对食物较为均匀的加热。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用具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加热效果好的发热管及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专利CN101861758A公开了一种发热管,该发热管由具有耐热性的玻璃管以及位于玻璃管内的发热体和供电部构成,该发热体为使用含碳系物质的材料形成的薄膜片,在面方向上具有二维各向同性的热传导性,在通电时可快速升温且高效率全面发热。因此,该发热管逐渐被应用到烹饪器具上,以代替加热升温迟缓的现有发热管,进而提升烹饪器具的烹饪效率。
在该发热管的长度方向上,该发热管热辐射至食材放置区的温度相同,但该发热管的部分热量会辐射至烹饪腔的内壁上,并由内壁反射至烹饪腔内,使烹饪腔内的局部区域热量集中,尤其是烹饪腔的中心区域,导致烹饪腔内的温度不均匀,存在食物被烤焦的风险,无法实现对食物的均匀加热,使烹饪效果差以及用户体验感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加热效果好的发热管及烹饪器具。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加热效果好的发热管,包括容器、悬置于容器内的片状的发热体、穿出容器两端的供电部,发热体的两端连接供电部,所述发热体包括第一发热区和至少2个温度低于第一发热区的第二发热区,第一发热区和第二发热区在发热体的长度方向上交替设置,且至少发热体的两端设有所述第一发热区。
进一步地,第二发热区与第一发热区的长度比值为0.3-0.55。
进一步地,所述发热体上相邻的两个第一发热区的长度与发热体的长度比值为0.2-0.6。
进一步地,所述发热体上的第一发热区的个数为3-5。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发热区包括宽幅部和窄副部,宽幅部与窄副部在发热体的长度方向上交替设置,所述宽幅部的中间位置设有切缝,所述切缝的端部与宽幅部的端部之间的最小距离大于所述切缝的侧部与宽幅部的侧部之间的最小距离。
进一步地,所述切缝的端部与宽幅部的端部之间的距离为L1,所述切缝的侧部与宽幅部的侧部之间的距离L2,1.05L2≤L1≤1.5L2。
进一步地,所述容器的内径为D,所述发热体的宽度为L,1.3L≤D≤1.8L。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发热区设有切缝。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发热区为与第一发热区的端部电性连接的导电部。
此外,还提供一种烹饪器具,包括上述的加热效果好的发热管。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本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1、所述发热体包括第一发热区和至少2个温度低于第一发热区的第二发热区,第一发热区和第二发热区在发热体的长度方向上交替设置,且至少发热体的两端设有所述第一发热区;通过在发热体上设置交替的高、低温区域,以避免烹饪腔内的局部热量集中,使烹饪腔内的温度趋于均匀,如此实现对食物较为均匀的加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九阳小家电有限公司,未经杭州九阳小家电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03083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建材生产用粉碎装置
- 下一篇:一种环保型工业污水处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