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全自动式建筑雨水膜分离与智能反馈反冲洗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20003125.0 | 申请日: | 2020-01-02 |
公开(公告)号: | CN21154844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2 |
发明(设计)人: | 祝泽兵;吴立韬;单莉莉;肖蔚粤;杨朝颖;胡锋平;孙建怡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东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E04D13/08 | 分类号: | E04D13/08;E03B3/02;E03F5/10;C02F1/44;C02F1/00;B01D65/02 |
代理公司: | 南昌卓尔精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6133 | 代理人: | 徐柳华 |
地址: | 330000 江西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全自动 建筑 雨水 分离 智能 反馈 冲洗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全自动式建筑雨水膜分离与智能反馈反冲洗系统,其包括屋面、排水管、叶轮弃流装置、污水管、满流蓄能装置、雨水膜分离装置、智能反馈反冲洗装置和蓄水装置。滤网与屋面平齐且位于排水管正上方,排水管与叶轮弃流装置相连,叶轮弃流装置上设有弃流管,弃流管连接污水管,满流蓄能装置安装在排水管上,保证充满管径的水流进入雨水膜分离装置中,智能反馈反冲洗装置与雨水膜分离装置相互连接配合使用,经雨水膜分离装置过滤的雨水由排水管传输至蓄水装置中。本实用新型实现了屋面雨水分离净化、雨水储存等多项功能,达到了获取高品质雨水的目的。整个系统体积小、安全系数高、结构简单、具备智能反冲洗功能,适合大范围推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雨水收集利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全自动式建筑雨水膜分离与智能反馈反冲洗系统。
背景技术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十分匮乏的国家。据不完全统计,在我国600多座城市中有300多座城市缺水,且其中有108座城市严重缺水,并且随着城市化的进展,越来越多的人涌入城市,缺水问题只会越来越严重,当下缺水已成为制约我国城市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一重要因素。但相矛盾的是我国城市高楼林立,屋面广阔,能蓄集大量的雨水,但大部分城市都是将高楼屋面雨水直接排放到地面,若能对这部分雨水加以利用能大大缓解城市缺水现状。
降雨初期,雨水中溶解了空气中大量的酸性气体、汽车尾气、工厂废气等污染性气体,降落到屋面后,雨水冲刷屋面,又带走了大量的灰尘和其他固体颗粒物,所以初雨水质很差,同时因为面源合流作用,这部分雨水污染了后来降落的雨水,这是大部分城市不收集屋面雨水的重要原因。若将这部分初期雨水进行弃流,收集的后期雨水中COD、SS等水质指标将大幅下降,在此基础上采用管式膜过滤工艺,将进一步全面提升后期雨水的水质。并且处理后的雨水水质优于生活杂用水水质,完全可用作冲厕、车辆冲洗、城市绿化、道路清扫、消防、建筑施工等优质杂用水。
中国专利公开号为205676967U,名为一种高层建筑雨水回收装置的文献中,公开了一种高层建筑雨水回收的装置,该装置设置浮球阀解决了初期雨水弃流的问题,但并未对后期雨水进行处理,后期雨水水质比较差,COD、SS等含量仍较高。中国专利公开号为105839755B,名为一种屋面雨水收集系统的文献中,公开了一种雨水收集及处理方法,该种弃流装置和反冲洗过滤装置解决了初期雨水弃流和处理后雨水净化问题,但该装置设计的反冲洗压力小,反冲洗效果差,装置结构复杂成本大,且未考虑反冲洗失效及膜破损等方面的问题,安全性能差,稳定性低。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目的是克服当前雨水利用设备的不足而设计的一种结构简单、易维护、全自动式建筑雨水膜分离与智能反馈反冲洗系统,是基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No.51608198)和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No. 20161BAB216138)项目的延伸研究成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克服当前雨水利用设备的不足而设计的一种更安全、更稳定的,具备初雨弃流、滤膜再净化、滤膜智能反馈反冲洗、防爆管和自动报警等多功能的一种全自动式雨水分离与利用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东交通大学,未经华东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00312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