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侵蚀沟生物治理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0000205.0 | 申请日: | 2020-01-01 |
公开(公告)号: | CN21169027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16 |
发明(设计)人: | 王力刚;胡开智;杨冬雪;高俊波;崔琳;孙剑波;张玉柱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力刚 |
主分类号: | E02D3/00 | 分类号: | E02D3/00;E02D17/18;A01G17/00 |
代理公司: | 成都方圆聿联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41 | 代理人: | 苟铭 |
地址: | 161005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侵蚀 生物 治理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侵蚀沟生物治理结构,包括设置在侵蚀沟道内且垂直水流方向的沟槽,沟槽的两侧放置有若干竖向柳条,每根竖向柳条的上端面高于其所在沟槽的上侧的地面,沟槽地面上侧竖向柳条用柳条横向编织成网状编织带,竖向柳条与横向柳条接触处通过固定线进行固定,沟槽内还设置有与沟道齐平的回填土,沟槽宽度为80cm,深度为1.2m~1.5m,长度以两边连上侵蚀沟道两侧的沟沿,沟槽之间相邻的两沟槽边沿的间距为2m,竖向柳条之间的距离为10cm~15cm,回填土回填沟壑后,竖向柳条露出地面0.4m~0.5m。本实用新型可以在有效实现对侵蚀沟治理的同时,产生良好的景观生态效益,有利于公路两侧绿化,提升景观效果和经济效益。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治理水土流失,特别涉及一种侵蚀沟生物治理结构。
背景技术
水土流失已成为当今制约人类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沟蚀是水土流失的主要类型之一,也是造成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侵蚀形式。沟蚀的不断发展造成土壤肥力减退,对工农业生产、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常常造成严重不良影响,尤其是山区或丘陵漫岗区容易形成侵蚀沟。这些地区的公路和铁路沿线处常常形成针对道路相垂直的侵蚀沟,侵蚀沟冲刷下来的泥沙常常淤积道路,影响交通或危及道路行车安全。因此侵蚀沟治理不仅仅是关乎农业生产,对其他行业部门也是十分重要的一件事情。目前用于侵蚀沟治理的主要水土保持措施为谷坊,主要的谷坊类型有干砌石谷坊、浆砌石谷坊、土谷坊、植物谷坊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侵蚀沟生物治理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侵蚀沟生物治理结构,包括设置在侵蚀沟道内且垂直水流方向的沟槽,所述沟槽的两侧放置有若干竖向柳条,每根所述竖向柳条的上端面高于其所在沟槽的上侧的地面,所述沟槽地面上侧的竖向柳条用柳条横向编织成网状编织带,所述竖向柳条与横向柳条接触处通过固定线进行固定,所述沟槽内还设置有用于回填沟壑的回填土,所述回填土与所述沟道齐平。
进一步的,所述沟槽宽度为80cm,深度为1.2m~1.5m,长度以两边连上侵蚀沟道两侧的沟沿。
进一步的,所述沟槽之间相邻的两沟槽边沿的间距为2m。
进一步的,所述竖向柳条之间的距离为10cm~15cm。
进一步的,所述回填土回填沟壑后,所述竖向柳条露出地面0.4m~0.5m。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线为8#铁线。
进一步的,所述竖向柳条横切面成品字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可以在有效实现对侵蚀沟治理的同时,产生良好的景观生态效益,有利于公路两侧绿化,提升景观效果。待柳成活后,每间隔2~3年通过收割柳条而产生较为可观的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侵蚀沟生物治理结构的俯视示意图;
图2为侵蚀沟生物治理结构的断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力刚,未经王力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00020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生产水泥的原料配比装置
- 下一篇:一种阻尼定位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