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结构推理的人脸美学评价及增强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644344.8 | 申请日: | 2020-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9981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3 |
发明(设计)人: | 俞俊;毛锦涛;高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K9/00 | 分类号: | G06K9/00;G06K9/62 |
代理公司: | 杭州君度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240 | 代理人: | 朱月芬 |
地址: | 310018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结构 推理 美学 评价 增强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结构推理的人脸美学评价及增强方法。本发明步骤如下:步骤(1)构建人脸美学评价网络,包括卷积神经网络结构和关键点检测网络,将两个网络输出的人脸综合特征和人脸结构特征进行融合,分别输入到两个功能不同的多层感知机中预测,分别输出美学评价结果和人脸属性信息。步骤(2)构建人脸美学增强网络,包括采用内容编码器和可变形卷积提取人脸内容特征;包括采用关键点检测网络和图注意力网络得到的人脸结构特征Ⅱ;将人脸内容特征和人脸结构特征Ⅱ进行融合,输入到解码器中,预测增强后的人脸图像。本发明可以在提升了模型对于人脸结构信息提取的基础之上,使图片美化的效果有显著的提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结构推理的人脸美学评价及增强方法。
背景技术
人脸美学质量,也称为人脸美观度或吸引力,对于人类的社交活 动具有广泛的影响力。人脸美学质量评价与增强就旨在评估或提高人 脸的美学,从而获得更优的社交体验。相关算法已经在各个领域得到 了广泛应用。
现有的人脸美学质量评价主要集中在二分类、分数预测和分布预 测三个方面。对于美学因素、美学描述等相关研究尚缺少相关数据。 在早期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基于启发式规则(如平均对称、面部几何、 黄金分割)设计各种手工特征。然而,这些规则和手工制作的特性缺 乏通用性。现在仍然缺少可靠的学习机制来探索人脸美学评价机理, 使得现有方法可解释性低,且难以用于指导人脸图像的美学质量增强 过程。因此,如何构建人脸美学因素的自学习机制,是人脸美学评价 领域的亟待解决的基础性问题。
人脸美学增强亦称为人脸美化,旨在通过调整人脸肤色、人脸结 构或自动上妆等,提升人脸的吸引力。现有人脸美化方法普遍属于数 据驱动类型,需要美妆后人脸实例作为参考,然后利用数学模型用来 预测实例信息与输入人脸信息之间的融合参数。整体而言,现有工作 只考虑人脸美化的单个方面,对于人脸结构的美化仍然缺少有效的建 模手段,且未考虑人脸美化对于人脸识别的影响。因此,如何实现人 脸结构的建模和迁移,并基于完全模型驱动方式,研究身份保持的多 因素人脸自动美化方法,以提升人脸美化的多样性和可靠性,是相关 技术理论发展和应用推广的重点和难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供一种基于结构推理的人 脸美学评价及增强方法。本发明包含评价和增强两个部分。为了提升 模型对于人脸非网格结构的表征能力,拟利用可变形卷积从人脸图像 中提取综合视觉特征;结合人脸关键点及图模型建模人脸结构,并基 于图模型实现人脸美化过程中的迁移和推理;为了提升结构变形的合 理性,针对可变性卷积和图模型推理过程构建形变一致性约束;最后, 采用身份判别网络及其他分布判别网络,实现美化过程的多种合理性 约束,以提升美化效果。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构建人脸美学评价网络:
人脸美学评价网络包括两个分支,分支一采用卷积神经网络结构, 从输入人脸图像中提取美学相关的人脸综合特征;分支二采用关键点 检测网络提取人脸初步结构特征,并利用带有DiffPool池化模块的 图注意力网络对人脸初步结构特征进行变换获取美学相关的人脸结 构特征Ⅰ;将两个分支输出的人脸综合特征和人脸结构特征进行融合, 分别输入到两个功能不同的多层感知机中预测,分别输出美学评价结 果和人脸属性信息。
步骤(2)构建人脸美学增强网络:
人脸美学增强网络包括两个分支,分支一采用内容编码器和可变 形卷积从输入人脸图像中提取人脸内容特征;分支二采用关键点检测 网络提取人脸初步结构特征,并利用图注意力网络对人脸初步结构特 征进行变换获取美学相关的人脸结构特征Ⅱ;将人脸内容特征和人脸 结构特征Ⅱ进行融合,输入到解码器中,预测增强后的人脸图像。
进一步的,所述的步骤(1)所述的人脸美学评价网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未经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64434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