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加热卷烟烟草基段及其制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636692.0 | 申请日: | 2020-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1414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21 |
发明(设计)人: | 窦玉青;汪旭;任杰;赵文涛;刘艳华;杨菁;付秋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24B3/14 | 分类号: | A24B3/14;A24B15/42 |
代理公司: | 青岛中天汇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41 | 代理人: | 袁晓玲 |
地址: | 2660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加热 卷烟 烟草 及其 制作方法 | ||
本发明属于烟草加工制作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加热卷烟烟草基段及其制作方法,烟草基段的原料包括烟叶粉末70~75%、雾化剂15~20%、木炭颗粒5~8%、氧化钙3~5%;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原烟烟叶去掉烟筋,磨粉过筛,添加雾化剂、木炭颗粒以及氧化钙并搅拌均匀,静置10~14h;然后采用专用的加工模具将上述物料压制成形,在恒温恒湿环境下烘干,得到烟草基段。该方法省去制作烟草薄片、切丝卷制烟支的繁杂过程,降低了加热卷烟的制作成本,制得的加热卷烟烟草基段在吸食时香气更浓郁。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烟草加工制作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加热卷烟烟草基段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烟草制品通过烟草燃烧发生化学反应,释放出各类化学物质,供吸烟者吸食。而加热卷烟的烟草基段区别于传统烟草制品,而与非燃吸式的烟草制品基本相似。与传统烟草制品相比,加热卷烟的烟草基段在吸食过程中没有燃烧这一过程,所以加热卷烟大大减少了有害物质的释放,从而大大降低了吸烟对消费者及周围人群的危害。
但是加热卷烟也存在一定的缺陷,现行加热卷烟的主料大都采用烟用薄片,吸食时烟草的本香不足,烟草香气不浓郁。而加热卷烟薄片烟丝被加热时,因薄片烟丝导热性缺陷易导致烟草基段温度出现较大温度差异,即离加热点越近温度越高,加热点附近过高的温度易使加热片周围烟料出现焦化的现象,离加热片越远温度越低,过低的温度导致烟草的香气物质不容易挥发进入烟气。另外,原烟在制作烟草薄片、切丝的过程中,工艺繁杂,会增加很大的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加热卷烟烟草基段及其制作方法,该方法省去制作烟草薄片、切丝卷制烟支的繁杂过程,降低了加热卷烟的制作成本,制得的加热卷烟烟草基段在吸食时香气更浓郁。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加热卷烟烟草基段,按质量百分比计,所述烟草基段的原料包括以下组分:烟叶粉末70~75%、雾化剂15~20%、木炭颗粒5~8%、氧化钙3~5%;其中所述雾化剂包括75%~90%丙三醇和10%~25%丙二醇。
进一步的,按质量百分比计,所述烟草基段的原料包括以下组分:烟叶粉末72%、雾化剂18%、木炭颗粒6%、氧化钙4%;其中所述雾化剂包括80%丙三醇和20%丙二醇。
上述加热卷烟烟草基段包括烟叶粉末、丙三醇、丙二醇、木炭颗粒、氧化钙等;其中,烟叶粉末是烟草基段的主原料,为消费者提供烟碱和香气物质,细度为40~100目;雾化剂有助于在加热抽吸时,形成烟雾;木炭颗粒是增加烟草基段透气性,让烟雾、烟气通过加热基段,再通过过滤降温基段进入消费者口中,木炭颗粒的细度为20~60目;氧化钙主要是增加烟草基段的酸碱度,促进烟挥发碱,增加烟支劲头和生理满足感,氧化钙的细度为80~200目。各原料组分比例:烟叶粉末、雾化剂、木炭颗粒、氧化钙的比例为70~75%:15~20%:5~8%:3~5%。
一种加热卷烟烟草基段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原烟烟叶去掉烟筋,磨粉过筛,添加雾化剂、木炭颗粒以及氧化钙并搅拌均匀,静置10~14h;然后采用专用的加工模具将上述物料压制成形,在恒温恒湿环境下烘干,得到烟草基段。
所述加工模具,包括圆筒型的模具外壁和设置于所述模具内的内凸体,所述内凸体为横切面呈三角形的板状结构,多个所述内凸体均匀布设在所述模具外壁的内侧,所述内凸体包括一宽端和一尖端,多个所述内凸体的宽端固定安装在所述模具外壁的内侧壁上,其尖端伸向所述加工模具的中心且不接触。
进一步的,所述恒温恒湿环境为温度50~60℃,湿度16±2%的条件。
上述烟草基段用于制备加热卷烟,具体为,将烟草基段与加热卷烟专用卷烟纸及滤嘴组装,得到加热卷烟成品。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未经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63669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