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换电站或储能站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635786.6 | 申请日: | 2020-12-3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68393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01 |
| 发明(设计)人: | 张建平;陈新雨 | 申请(专利权)人: | 奥动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L53/80 | 分类号: | B60L53/80 |
| 代理公司: | 上海弼兴律师事务所 31283 | 代理人: | 杨东明;何桥云 |
| 地址: | 201307 上海市浦***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站 储能站 | ||
1.一种换电站或储能站,包括换电箱体以及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电箱体由至少两个箱体上下拼接而成,至少两个所述箱体之间具有上下相通的连通部分;所述风道组件设置于所述连通部分并贯穿所述至少两个箱体,所述风道组件用于与空调设备的进风口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电站或储能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电箱体包括上箱体以及下箱体,所述风道组件具有可拉伸设置的送风管,所述送风管设置于所述上箱体或所述下箱体内,在所述上箱体与所述下箱体拼接后,拉伸所述送风管使所述送风管由所述上箱体延伸至所述下箱体内;或拉伸所述送风管使所述送风管由所述下箱体延伸至所述上箱体内。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电站或储能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电箱体包括上箱体以及下箱体,所述风道组件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上箱体且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下箱体,位于所述上箱体和所述下箱体的两部分之间通过衔接组件连通从而形成所述风道组件。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电站或储能站,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组件包括下风道以及上风道,所述下风道连接于所述下箱体,所述上风道连接于所述上箱体,所述衔接组件沿竖直方向设置并分别与所述下风道和所述上风道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换电站或储能站,其特征在于,所述衔接组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下风道或所述上风道,并且所述衔接组件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上风道或所述下风道,所述衔接组件为可伸缩件,以密封连接所述上风道和所述下风道。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换电站或储能站,其特征在于,所述衔接组件为风琴式软管、波纹管或者伸缩风管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换电站或储能站,其特征在于,所述衔接组件为柔性件,所述衔接组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下风道,所述衔接组件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上风道,所述衔接组件通过自身形变以适应所述下风道和所述上风道之间的对接位置。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换电站或储能站,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风道和所述下风道分别至少具有在相通部分沿竖直方向延伸的竖直风道段,所述衔接组件连接于所述上风道和所述下风道的竖直风道段之间。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换电站或储能站,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风道和所述下风道至少在所述竖直风道段为刚性结构,所述衔接组件为柔性件或可伸缩件,所述衔接组件通过自身形变以密封连接所述上风道和所述下风道的竖直风道段。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换电站或储能站,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风道或者所述下风道的所述竖直风道段内可拆卸连接有过滤网,所述过滤网阻挡于所述上风道或者所述下风道内的风路中,并用于过滤空气。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换电站或储能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竖直风道段上开设有连接槽和插入口,所述过滤网通过所述连接槽插入所述竖直风道段内,所述过滤网与所述连接槽可拆卸连接,所述连接槽从插入口向上倾斜形成。
12.如权利要求2-11任意一项所述的换电站或储能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电站或储能站还包括空调设备,所述空调设备设置于所述上箱体;所述换电箱体的内部包括用于存放电池的且上下贯穿所述上箱体和所述下箱体的电池存放区,所述空调设备的出风口设置在所述电池存放区的顶部,所述风道组件的进风口设置在所述电池存放区的底部并延伸至连接所述空调设备的进风口,使得所述空调设备与所述电池存放区之间形成空气循环。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换电站或储能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存放区内设置有至少两组充电架,其中,所述空调设备的出风口朝不同方向延伸,并使得所述空调设备的出风口至少位于所述充电架之间的间隔空间的顶部,和/或位于所述充电架的上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奥动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奥动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635786.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废水除硬药剂及其脱除废水中硬度的方法
- 下一篇:多通道校正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