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SiC复合材料包壳管的端塞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625313.8 | 申请日: | 2020-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5135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8 |
发明(设计)人: | 卢永恒;冯海宁;郭洪;刘建成;田广丰;黄立功;孟莹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核北方核燃料元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35/575 | 分类号: | C04B35/575;C04B35/622 |
代理公司: | 核工业专利中心 11007 | 代理人: | 吕岩甲 |
地址: | 014035 内蒙古*** | 国省代码: | 内蒙古;1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sic 复合材料 包壳管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新型核包壳材料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SiC复合材料包壳管的端塞制备方法。将SiC晶须按照总体积含量10%—30%与SiC粉末混合;将配比后的SiC晶须与SiC粉末放入三维混料罐中;将混合后的SiC晶须与SiC粉末放入石墨承压模具中;将石墨承压模具装入热压烧结炉中;热压烧结炉抽真空;通过上下冲头对石墨承压模具内的SiC晶须与SiC粉末加压;加热升温后保温,对石墨承压模具内的SiC晶须与SiC粉末进行烧结成型;保温结束后降至室温,去除石墨承压模具压力,去除热压烧结炉真空,取出石墨承压模具内烧结好的SiC复合材料包壳管的端塞。制备的SiC复合材料包壳管端塞相对密度达到96%以上,外形尺寸满足技术要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新型核包壳材料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SiC复合材料包壳管的端塞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SiC陶瓷具有优异的高温性能、高硬度、耐腐蚀、低化学活性和低比重等优点,在高温结构材料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连续碳化硅纤维增强碳化硅(SiCf/SiC)复合材料具有伪塑性的断裂行为、对热中子的吸收率低和抗辐照性能,为其在核燃料元件领域的应用提供了可能性,成为极具潜力的第四代核反应堆包壳材料。相对于锆合金包壳,SiC/SiC燃料包壳具有以下优势:(1)SiC与水反应活性很低,即使遇到冷却剂丧失事故(LOCA)也不会发生爆炸;(2)SiC对热中子的吸收率更低,比相同壁厚的锆包壳低约25%,节约燃料;(3)熔点高(2730℃),不会熔毁,可以提高反应堆运行温度,提高功率,核燃料燃烧更充分,大幅降低废料处理难度;(4)优异的高温强度和耐腐蚀性能,可以大幅延长包壳管服役周期,甚至与燃料同寿命。因此开展SiC复合材料包壳制备工艺的研究,对于提升燃料元件寿命、提高燃料燃耗以及增加反应堆运行经济效益有着重要的意义。
目前,美国、日本、法国等传统核电强国均在此领域开展研发,公开报道的信息大部分集中于包壳管制造方面,而燃料包壳管的端塞制备尚处于探索研究阶段,本发明结合包壳管的性能需求,研发了一种SiC复合材料包壳管的端塞制备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SiC复合材料包壳管的端塞制备方法,为全规格SiC复合材料包壳管的制备提供条件。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SiC复合材料包壳管的端塞制备方法,
1)将SiC晶须按照总体积含量10%—30%与SiC粉末混合;
2)将配比后的SiC晶须与SiC粉末放入三维混料罐中;
3)将混合后的SiC晶须与SiC粉末放入石墨承压模具中;
4)将石墨承压模具装入热压烧结炉中;
5)热压烧结炉抽真空;
6)通过上下冲头对石墨承压模具内的SiC晶须与SiC粉末加压;
7)加热升温后保温,对石墨承压模具内的SiC晶须与SiC粉末进行烧结成型;
8)保温结束后降至室温,去除石墨承压模具压力,去除热压烧结炉真空,取出石墨承压模具内烧结好的SiC复合材料包壳管的端塞。
SiC晶须纯度99%、长径比15。
SiC粉末纯度99%、粒度5—20μm。
将配比后的SiC晶须与SiC粉末放入三维混料罐中混合2—4h。
热压烧结炉抽真空至10-1Pa以后保持1—3h。
通过上下冲头对模具内的SiC晶须与SiC粉末加压至40—50MPa。
加热升温至1700℃后保温2—4h。
本发明所取得的有益效果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核北方核燃料元件有限公司,未经中核北方核燃料元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62531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可装双排治具涂装线链条
- 下一篇:一种多孔芯坯成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