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回中功能的旋转式磁流变减摆器及其减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609768.0 | 申请日: | 2020-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7667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3 |
发明(设计)人: | 郑和洋;孟庆华;慎智勇;康志彬;彭玉东;赵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F16F9/53 | 分类号: | F16F9/53;F16F9/32;F16F13/00;B60G17/06 |
代理公司: | 杭州君度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240 | 代理人: | 黄前泽 |
地址: | 310018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功能 旋转 流变 减摆器 及其 方法 | ||
1.一种具有回中功能的旋转式磁流变减摆器,包括外壳、旋转阻尼模块、泄压补偿模块、外部连接模块和角度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角度传感器检测旋转阻尼模块内的中心旋转轴(8)的转动角度;外部连接模块与旋转阻尼模块内的中心旋转轴(8)连接;所述的旋转阻尼模块包括移动隔板(1)、第一固定隔板(21)、第二固定隔板(22)、中心旋转轴(8)、第一回位弹簧(9)、第二回位弹簧(10)、储液仓(11)、第一阻尼孔(12)、第二阻尼孔(13)、第一挡板(14)、第二挡板(15);所述的中心旋转轴(8)支承在外壳的内腔中心位置;移动隔板(1)的一侧边缘与中心旋转轴(8)固定;移动隔板(1)的另一侧边缘抵住外壳的内侧壁;
所述的第一固定隔板(21)和第二固定隔板(22)均固定在外壳的内部;第一固定隔板(21)和第二固定隔板(22)的外侧边缘均抵住外壳的内侧壁,内侧边缘均抵住中心旋转轴(8);第一固定隔板(21)的内侧边缘均开设有一个或多个第一阻尼孔(12);第二固定隔板(22)的内侧边缘均开设有一个或多个第二阻尼孔(13);第一挡板(14)和第二挡板(15)均设置在第一固定隔板(21)与第二固定隔板(22)之间;第一挡板(14)第二挡板(15)的外侧边缘均抵住外壳的内侧壁,内侧边缘均抵住中心旋转轴(8);第一挡板(14)和第二挡板(15)均与外壳的内腔构成以中心旋转轴(8)的轴线为公共轴线的转动副;移动隔板(1)、第一挡板(14)和第二挡板(15)将外壳的内腔分隔为气体压缩腔(29)、第一阻尼腔(30)和第二阻尼腔(31);气体压缩腔(29)在第一挡板(14)与第二挡板(15)之间;第一阻尼腔(30)和第二阻尼腔(31)内均设置有阻尼液;
所述的泄压补偿模块包括储液仓(11)、第一补偿单元(27)和第二补偿单元(28);储液仓(11)内装有阻尼液;第一补偿单元(27)、第二补偿单元(28)分别控制第一阻尼腔(30)、第二阻尼腔(31)与储液仓(11)之间的通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回中功能的旋转式磁流变减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补偿单元(27)和第二补偿单元(28)结构相同,均包括阀体、补偿阀(17)、卸压阀(18)和通断阀(19);补偿阀(17)、卸压阀(18)和通断阀(19)均安装在阀体上;阀体上设置有与储液仓(11)连通的通液口(20);通断阀(19)的阀芯与通液口(20)的位置对应;补偿阀(17)和卸压阀(18)的一端均连接到通液口(20),另一端均连接到对应的第一阻尼腔(30)或第二阻尼腔(31);补偿阀(17)和卸压阀(18)均采用单向阀,且通液方向相反;所述补偿阀(17)的输入口与通液口(20)连通,输出口与对应的第一阻尼腔(30)或第二阻尼腔(31)连通;卸压阀(18)的输入口与对应的第一阻尼腔(30)或第二阻尼腔(31)连通,输出口与通液口(20)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回中功能的旋转式磁流变减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移动隔板(1)上安装有双向泄压阀(26);双向泄压阀(26)的两个通液口与第一阻尼腔(30)和第二阻尼腔(31)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回中功能的旋转式磁流变减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壳上安装有线圈组(6);移动隔板(1)上固定有永磁体(7);所述的阻尼液采用磁流变液。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具有回中功能的旋转式磁流变减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壳包括内筒(2)、内筒端盖(3)、外筒(4)和外筒端盖(5);外筒(4)套置在内筒(2)的外侧;外筒(4)的内侧壁与内筒(2)的外侧壁之间留有间隙;线圈组(6)设置在该间隙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回中功能的旋转式磁流变减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旋转阻尼模块还包括第一回位弹簧(9)和第二回位弹簧(10);所述第一回位弹簧(9)和第二回位弹簧(10)的一端均与中心旋转轴(8)固定,另一端与第一挡板(14)、第二挡板(15)分别固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未经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609768.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压紧机构、机械手和自动化生产线
- 下一篇:一种拉考沙胺的合成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