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互联网金融的支付大数据分析方法及大数据分析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11604964.9 | 申请日: | 2020-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6523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1 |
发明(设计)人: | 陈非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钱盒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6/2458 | 分类号: | G06F16/2458;G06Q40/02;G06Q40/04;G06Q40/08 |
代理公司: | 成都明涛智创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51289 | 代理人: | 杜梦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互联网 金融 支付 数据 分析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互联网金融的支付大数据分析方法及系统,通过对支付用户聚类和支付业务聚类进行数据分析挖掘,根据目标支付用户对应的用户画像特征以及业务画像特征分别在所述支付用户聚类中获取拓展支付用户以拓展支付业务,然后计算所述目标支付用户与所述目标支付业务序列中每个支付业务之间的匹配概率值,并根据所述匹配概率值在所述目标支付业务序列中选择与所述目标支付用户对应的推荐支付业务,以用于对所述目标支付用户进行支付业务的推荐。如此,可利于对目标支付用户进行支付业务的推荐,并改善推荐效果,可以提升用户在使用互联网金融平台时的使用体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大数据分析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基于互联网金融的支付大数据分析方法及大数据分析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金融平台上与支付有关的数据量正以指数级而迅猛增长,相应的提供各种互联网金融服务的供应商也如雨后春笋般不断诞生。如此,现在以及不久的将来,在互联网金融网络中逐渐累积的数据将是巨量的、因此所以如何挖掘对这些海量的金融支付数据进行挖掘分析,以改善各供应商对用户提供的金融服务质量,则显得尤为重要。
发明内容
基于现有设计的不足,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互联网金融的支付大数据分析方法,应用于大数据分析服务器,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通过对预先收集的支付用户样本集中每个支付用户对应的用户画像特征进行聚类分析得到的支付用户聚类和通过对预先收集的支付业务样本集中每个支付业务对应的业务画像特征进行聚类分析得到的支付业务聚类;
根据目标支付用户对应的用户画像特征,在所述目标支付用户对应的支付用户聚类中获取与所述目标支付用户之间的匹配度满足第一匹配条件的支付用户,作为所述目标支付用户对应的拓展支付用户;
将所述目标支付用户在预设时间周期内操作的支付业务和所述拓展支付用户在预设时间周期内操作的支付业务作为目标支付业务加入目标支付业务序列中;
根据所述目标支付业务对应的业务画像特征,在所述目标支付业务对应的支付业务聚类中获取与所述目标支付业务之间的匹配度满足第二匹配条件的支付业务,作为所述目标支付业务对应的拓展支付业务,添加到所述目标支付业务序列中;
计算所述目标支付用户与所述目标支付业务序列中每个支付业务之间的匹配概率值,并根据所述匹配概率值在所述目标支付业务序列中选择与所述目标支付用户对应的推荐支付业务,以用于对所述目标支付用户进行支付业务的推荐。
根据第一方面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根据目标支付用户对应的用户画像特征,在所述目标支付用户对应的支付用户聚类中获取与所述目标支付用户之间的匹配度满足第一匹配条件的支付用户,作为所述目标支付用户对应的拓展支付用户,包括:
将目标支付用户对应的支付用户聚类中所述目标支付用户以外的支付用户,确定为备选支付用户,并获取所述目标支付用户与所述备选支付用户分别对应的用户画像特征;
获取所述目标支付用户与所述备选支付用户之间的交叉支付业务,并根据所述目标支付用户与所述备选支付用户分别对应的用户画像特征中与所述交叉支付业务匹配的业务标签的第一平均操作热度、所述目标支付用户与所述备选支付用户分别对应的用户画像特征中所有业务标签的第二平均操作热度,计算所述目标支付用户与所述备选支付用户之间的支付用户匹配度;所述交叉支付业务是指所述目标支付用户操作的支付业务与所述备选支付用户操作的支付业务之间的交集;
根据所述支付用户匹配度对所有所述备选支付用户进行排序,并根据排序结果选择预设数量个所述备选支付用户确定为满足第一匹配条件的支付用户,作为所述目标支付用户对应的拓展支付用户。
根据第一方面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根据所述目标支付业务对应的业务画像特征,在所述目标支付业务对应的支付业务聚类中获取与所述目标支付业务之间的匹配度满足第二匹配条件的支付业务,作为所述目标支付业务对应的拓展支付业务,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钱盒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深圳钱盒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60496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