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效底栖动物检测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598082.6 | 申请日: | 2020-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2650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7 |
发明(设计)人: | 徐凯;柳红霞;陈雪菲;郑珍珍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省长江水生态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5/107 | 分类号: | A61B5/107;B07B1/04;B08B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30074 湖北省武汉市***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效 动物 检测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底栖动物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高效底栖动物检测的方法,通过绕线机构使绳索伸长,两个铲斗在重力作用下向下拉动绳索,并沉入水底泥床内部;通过调节机构使两个铲斗相互靠近,在两个铲斗的侧面接触后,将底泥和底栖动物一起挖取挖取到铲斗中;通过第二伺服电机的输出轴转动,带动齿轮同步工作,齿轮带动齿条同步移动,齿条带动筛板在两个滑轨内移动,使筛板移动至圆筒的底部,用于接取两个铲斗中倒出的泥土,通过喷淋机构对筛板上的底泥和底栖动物冲洗,使混有泥土的水溶液从筛孔中排出,底栖动物被分离;取出和检测底栖动物。本发明便于泥土的挖取和输送,进而提高了泥土在挖取和输送过程中的便捷性和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底栖动物检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效底栖动物检测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对底栖动物进行取样检测时,需要通过挖泥装置将水体底泥土挖出,接着将挖出的泥土输送至岸上进行清理,清理完成后再对该泥土中的底栖动物数量进行计数,而在挖泥的过程中,通常是人工进行挖取和进行筛选操作,由于挖取的泥土重力较重,在取出过程中较为费力,而且筛选底栖动物的过程中,也较为费力,导致工作人员消耗较大的劳动力,进而降低工作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高效底栖动物检测的方法。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高效底栖动物检测的方法,通过操作取样机构进行抓取底栖动物;
所述取样机构包括圆筒,所述圆筒的内部设有喷淋机构,所述圆筒的外部设有连接机构;
所述圆筒内部活动设置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上端面固定设置有接头,所述圆筒的上方设置绕线机构,所述绕线机构上连接绳索,所述绳索的另一端连接在接头上;
所述安装板的下方设有两个相互接触的铲斗,两个所述铲斗的两个对称侧面和安装板之间通过转动机构连接,两个所述铲斗之间的最大尺寸小于安装板的尺寸,两个所述铲斗相接触的侧面开设有连通的开口,且开口内部设置有调节机构,两个所述铲斗之间通过调节机构连接;
所述圆筒的下方放置有筛板,所述筛板的表面开设有若干个筛孔,所述筛板的底部通过螺钉安装有齿条;
所述筛板的两侧对称设置有滑轨,两个所述滑轨的滑槽部分套设在筛板的表面,使得筛板的表面沿着两个滑轨的滑槽表面滑动,两个所述滑轨相对的一侧均固定连接在圆筒外壁上,所述滑轨的长度大于圆筒的外径的两倍;
其中一个所述滑轨的下方通过螺钉安装有第二伺服电机,所述第二伺服电机的活动端通过螺钉安装有齿轮,所述齿轮和齿条相啮合;
操作所述取样机构检测底栖动物的操作步骤如下:
S1.通过绕线机构使绳索的长度伸长,两个铲斗在重力作用下向下拉动绳索,并沉入水底泥床内部;
S2.通过调节机构使两个铲斗相互靠近,在两个铲斗的侧面接触后,即可将底泥和底栖动物一起挖取挖取到铲斗中;
S3.通过绕线机构使绳索的长度收缩,向上拉动两个铲斗,使两个铲斗进入到圆筒内部;
S4.通过第二伺服电机的输出轴转动,带动齿轮同步工作,齿轮带动齿条同步移动,齿条带动筛板在两个滑轨内移动,使筛板移动至圆筒的底部,用于接取两个铲斗中倒出的泥土,通过喷淋机构对筛板上的底泥和底栖动物进行冲洗,使混有泥土的水溶液从筛孔中排出,底栖动物被分离在筛板上;
S5.取出和检测底栖动物,操作步骤如下:
S5.1、通过分拣工具将底栖动物从筛板(11)上捡出,并放置在白瓷盘子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省长江水生态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湖北省长江水生态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9808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