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茶鲜叶处理装置及其处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596834.5 | 申请日: | 2020-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1695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9 |
发明(设计)人: | 邓余良;袁海波;江用文;郝国双;梅相贞;夏玉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23F3/06 | 分类号: | A23F3/06 |
代理公司: | 杭州浙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3 | 代理人: | 沈渊琪 |
地址: | 310008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茶鲜叶 处理 装置 及其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茶鲜叶处理装置及其处理方法,包括萎凋床和加热装置,加热装置的上方固定设置有风机,其特征在于加热装置中设置有PTC发热体,加热装置的前端设置有导风板,风机从上往下吹风,通过PTC发热体将气流加热,热气流向萎凋床运动。萎凋床的上方固定设置有日光萎凋模拟装置,发光体采用碳纤维热感管,只辐射4.5‑13.4um远红外线,能使茶鲜叶由内而外均匀升温,热转换效率高,比一般金属发热体节能30%以上,日光萎凋模拟装置包括百叶窗板以及固定在百叶窗板上的远红外发射装置。气流经过PTC发热体加热后横向流动,往萎凋床处流动,横向的气流流速不会很快,能有效解决传统萎凋床近风机处加热不到且负压的问题,使茶叶萎凋效果均匀,萎凋效果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茶叶萎凋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茶鲜叶处理装置及其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萎凋是红茶加工中的第一道工序,是红茶品质形成的基础。在一定的温、湿度条件下,将采下的鲜叶进行薄摊,适当散失水分以降低鲜叶张力的工艺处理过程。鲜叶经过萎凋,含水率下降,叶质变软,叶色变暗,青草气逐渐减弱,清香和花香味开始显现。。
传统的萎凋装置,风机设置在侧边,直接项萎凋床内吹风,萎凋床近风机一米左右的区域热风无法覆盖,若使用导风板,数量少时难以调节热风平衡,数量多时不利于气流通过。且因为风机直吹,将会造成近风机区域负压真空状态,将茶叶压紧在萎凋床上,造成萎凋效果差,同时萎凋的茶叶具有萎凋不均匀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设计了一种萎凋效果均匀的茶鲜叶处理装置及其萎凋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方案:
一种茶鲜叶处理装置,包括萎凋床和设置在所述萎凋床侧边的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的上方固定设置有风机,其特征在于加热装置中设置有PTC发热体,所述加热装置的前端设置有导风板,所述风机从上往下吹风,通过所述PTC发热体将气流加热,热气流向萎凋床运动。
所述的茶鲜叶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萎凋床的上方固定设置有日光萎凋模拟装置,所述日光萎凋模拟装置包括百叶窗板以及固定在所述百叶窗板上的远红外发射装置。
所述的茶鲜叶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百叶窗板包括框架,所述框架的内壁上设置有铰接座,所述铰接座上通过第二铰接件设置有百叶。
所述的茶鲜叶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百叶通过连杆连接,以控制所述百叶开闭,所述连杆的端部设置有旋转开关。
所述的茶鲜叶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远红外发射装置包括连接柱,所述连接柱固定安装在所述百叶窗板的框架上,所述连接柱的顶端设置有横杆,所述横杆的下方通过连接件固定安装有远红外发射管。
所述的茶鲜叶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萎凋床的上方设置有开口,开口中设置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上固定设置有网板。
所述的茶鲜叶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板上设置有中心轴,所述中心轴的两端设置有第一铰接件,通过所述第一铰接件将所述导风板铰接设置在所述加热装置上。
所述的茶鲜叶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的内壁设置有安装槽,所述PTC发热体固定安装在所述安装槽中。
所述的茶鲜叶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中还设置有热电偶,以监控所述萎凋床的热风温度。
所述的茶鲜叶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PTC发热体设置有多组,所述PTC发热体单独控制,以升高或降低加热温度。
一种应用以上茶鲜叶处理装置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茶鲜叶均匀铺设在百叶窗板上,厚度为3-5cm,然后开启红外发射装置,所述红外发射装置的波长范围为4.5-13.4μ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未经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9683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