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铁路检测匀缝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011590363.7 | 申请日: | 2020-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0952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6 |
发明(设计)人: | 黄靖颖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英安哆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B35/02 | 分类号: | E01B35/02;E01B33/00;B61K9/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01 江苏省南京***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铁路 检测 设备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铁路检测匀缝设备,包括枕木,所述枕木前侧设有检测机构,所述检测机构包括嵌设于车体内部的调节液压缸,所述调节液压缸控制有调节液压杆,所述调节液压杆下端固定设有检测滑缸,所述检测滑缸内部开设有微动滑槽,本发明可通过电路检测的形式来对铁轨进行检测匀缝,对于铁路间距智能调节效果较为显著,发明内设有检测机构部分,可推杆电路连通性检测对铁轨间距进行检测,并且可调节检测间距,准备机构部分,可对螺母进行松紧操作,为下一步的匀缝做准备,匀缝机构部分,可对铁轨进行匀缝,大大节省人力。整体设计本发明成本较低,结构简单,自动化程度高,适用于大面积推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铁路机车领域,具体为一种铁路检测匀缝设备。
背景技术
传统的铁轨结为金属材质,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通常会排列两条相互平行的铁轨,每个铁轨的下部支撑于地面,上部的上表面会与车辆轮面相接触。通常情况下铁轨间距是固定的,无需进行调节,然而在青藏高原地区由于气温底下,昼夜温差大,铁轨往往会出现热胀冷缩的现象,极大地威胁到了行车安全,因此需要对铁轨进行检测匀缝,这个过程通常由人工进行间距检测调节,由于铁轨长度较长,人工检测效果较差,常常会遗漏检测点,并且效率低下,在进行铁轨间距调节时也十分困难,因此如何高效快速的检测铁轨间距并进行调节仍需不断研究。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铁路检测匀缝设备,克服传统铁轨检测效果差、效率低下、间距调节困难等情况。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本发明的一种铁路检测匀缝设备,包括枕木,所述枕木前侧设有检测机构,所述检测机构包括嵌设于车体内部的调节液压缸,所述调节液压缸控制有调节液压杆,所述调节液压杆下端固定设有检测滑缸,所述检测滑缸内部开设有微动滑槽,所述微动滑槽内部滑动设有微动铁滑块,所述微动铁滑块右端固定设有铁质固定块,所述微动铁滑块左端固定设有微动压簧,所述微动压簧左端与所述微动滑槽左侧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微动铁滑块左端固定设有导线,所述导线时电源与电流计相连通,所述电源与所述电流计均嵌设于带动车体内部,所述导线远离所述微动铁滑块的一端与右侧的铁质车轮轴上端固定连接,所述铁质固定块右侧可与铁质圆盘接触,所述铁质圆盘可在滑动腔内部滑动,所述滑动腔开设于所述车体内部,所述铁质圆盘上端固定设有滑动车轮轴,所述与车体滑槽滑动连接,所述车体滑槽开设于所述车体内部,所述滑动车轮轴上端固定设有两个限位板,两个所述限位板之间固定设有铁质滚轮,所述铁质滚轮共设有四个,所述铁质滚轮与铁轨接触滚动,所述铁轨共设有两个,两个所述之间通过铜棒相连通,所述检测机构用于检测两个所述铁轨之间距离是否发生改变;
所述检测机构右侧设有准备机构,所述准备机构上下对称设有两个,所述准备机构包括嵌设于调节底座内部的升降电机,所述升降电机控制有升降电机轴,所述升降电机轴控制升降丝杠,所述升降丝杠与升降螺纹套螺纹连接,所述升降螺纹套下端固定设有升降底座,所述升降底座内部嵌设有转动电机,所述转动电机控制有转动电机轴,所述转动电机轴后端固定设有转动底座,所述转动底座内部嵌设有压感器,所述压感器右侧设有固定扳手,所述固定扳手嵌设于所述转动底座内部,所述固定扳手右侧设有电磁铁,所述电磁铁开设于所述转动底座内部,所述电磁铁后侧设有收纳滑槽,所述收纳滑槽开设于所述转动底座内部,所述收纳滑槽内部滑动设有收纳铁滑块,所述收纳铁滑块前端固定设有收纳压簧,所述收纳压簧前端与所述收纳滑槽前侧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收纳铁滑块后端固定设有滑动扳手,所述滑动扳手可与所述固定扳手配合限制螺帽的转动,所述螺帽与螺栓螺纹连接,所述螺栓后端与枕木固定连接,所述螺帽与所述枕木之间设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内部开设有调节槽,所述螺栓位于所述调节槽内部,所述准备机构用于旋出所述螺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英安哆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京英安哆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9036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