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化学动力学-受体模型融合技术的VOCs来源解析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590218.9 | 申请日: | 2020-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1455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6 |
发明(设计)人: | 史国良;王振宇;王丰;卫昱婷;冯银厂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开大学 |
主分类号: | G16C60/00 | 分类号: | G16C60/00 |
代理公司: | 天津耀达律师事务所 12223 | 代理人: | 张耀 |
地址: | 300071***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化学 动力学 受体 模型 融合 技术 vocs 来源 解析 方法 | ||
1.一种基于化学动力学-受体模型融合技术的VOCs来源解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在线数据的前处理及输入;
(2)化学动力学参数的计算:考虑化学动力学对传输过程的影响,自动计算反应速率常数k、传输过程中的反应时间Δt以及参与反应的OH自由基浓度;
(3)计算源排放初始VOCs及消耗VOCs浓度:利用上述数据,经计算获得源排放初始VOCs混合比,而消耗VOCs浓度就等于初始VOCs与观测VOCs的差值;
(4)PMF/ME2模型参数设置:基础设置和源谱特征约束;
(5)PTT-PMF模型参数设置:包括基础设置和实测源成分谱设置;
(6)计算源贡献:以计算得到的源排放初始VOCs作为输入数据纳入PMF/ME2模型可得源贡献矩阵1,随之利用计算出的源成分谱纳入PTT-PMF模型,得源贡献矩阵2,两种模型结果互相验证;
步骤(5)是将PMF/ME2模型输出的源成分谱矩阵作为实测源成分谱纳入PTT-PMF模型,经计算得到初始的因子成分谱和因子贡献,用归一化的实测源谱和实际源贡献对其替换,得到初始计算结果;基础设置包括:行、列数;选择因子个数;设置模型不确定性参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化学动力学-受体模型融合技术的VOCs来源解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在线数据的前处理及输入:是利用在线监测仪器监测的VOCs浓度及气象参数,包括但不限于温度、太阳辐射,构建多组分在线数据,为模型输入数据做准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化学动力学-受体模型融合技术的VOCs来源解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化学动力学参数的计算中:
估算反应速率常数k:输入不同VOCs物种的有关参数,根据阿伦尼乌斯表达式,VOCs的速率常数可以由等式(1)和(2)估算;
kOH=ATne-B/T (1)
kOH=Ae-B/T (2)
这里kOH是VOCs物种与OH自由基反应的速率常数,单位是(cm3·molecule-1·s-1);A是Arrhenius常数,称为指前因子,单位与kOH相同;B是实验活化能Ea与摩尔气体常数R的比值,K;T代表环境温度,K;n是系数,一般取n=2;
对于烷烃,建议的温度依赖表达式是用三参数表达式(1)表示,烯烃、炔烃、芳香烃用等式(2);
估算OH自由基浓度:根据观测的太阳辐射量和O3浓度,分别估算了昼、夜两种不同情况下的OH自由基浓度;
[OH]=(0.0012O3+0.013)×2.46×107 (3)
这里[OH]是OH自由的浓度,单位是molecule/cm3;O3是指环境中检测到的O3浓度,单位是ppbv;
估算反应时长Δt:考虑VOCs的衰减率,假设源排放初始VOCs浓度=1ppbv,采用k和OH的月均值参与计算,当观测浓度降至源排放初始浓度的90%及以上时,认为VOCs物种反应完全;以24h为一个传输周期,反应时间不足白天总时长的,剩余反应时间按累计最大值计算;反之,反应时间超出白天总时长的不考虑,最终得到满足条件的反应时间Δt。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化学动力学-受体模型融合技术的VOCs来源解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是将特征物种比值输入到PMF/ME2模型,反映实际源谱中的物理特征,其中基础设置包括:行、列数;选择因子个数;设置模型不确定性参数;源谱特征约束是添加特征化合物比值作源谱特征约束。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化学动力学-受体模型融合技术的VOCs来源解析方法,其特征在于:VOCs的观测数据用作输入数据的前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开大学,未经南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90218.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铝木复合门窗密封结构组件及密封方法
- 下一篇:一种铁路检测匀缝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