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变直径岩心夹持器有效
申请号: | 202011582084.6 | 申请日: | 2020-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6339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31 |
发明(设计)人: | 李琦;谭永胜;薛强;徐亮;李霞颖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N15/08 | 分类号: | G01N15/08 |
代理公司: | 武汉宇晨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2001 | 代理人: | 王敏锋 |
地址: | 430071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直径 岩心 夹持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变直径岩心夹持器,在夹持器上依次与第一堵头、第一垫块、第一岩心筒体、第二岩心筒体、第二垫块、第二堵头相连,第一堵头和第一垫块的轴线位置设有与第一岩心筒体相连的流体通道,第一堵头与锥度套连接,第一筒体与锥度套连接,岩心放置在环压腔内内,第一垫块和岩心接触的一端刻有米字型导流槽,第一岩心筒体与第二岩心筒体中设有过渡锥度套,第一岩心筒体与过渡锥度套连接,在第一筒体上设有环形密封圈,第二岩心筒体与第二过渡锥度套连接,在第二岩心筒体上设有环形密封圈。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岩心夹持器能够完全密封岩心,测定流体经过组合岩心时的组合渗透率。允许两种直径的岩心组合使用,突破压力等关键物理参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石油化工岩心驱替实验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变直径岩心夹持器,适用于岩心夹持器设计,油气实验技术,勘探开发技术等方面。
背景技术
随着中国对能源需求的日益增加和减排压力的与日俱增,地下能源开发与储存、二氧化碳地质封存、非常规气藏开发等诸多与地下流体相关的特殊地下空间地质工程发展迅速,涉及的岩土体化学—渗流—力学多场耦合过程的动力学行为研究成为应用基础性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由于地下流体通过井筒注入和开采,地下流体注入时的流动过程是一个波及面积不断扩大的过程,同样,地下流体的开采是一个波及面积不断减小的过程。准确的表征地层中地下流体的注入和开采时流动规律成为目前全球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目前的室内物理实验研究大都利用等直径岩心进行实验,不符合地层流体通过井筒注入和开采的真实流动模式。因此,需要一种变直径岩心夹持器装置,能够真实的反演符合地层流体在注采过程中的流动模式,为研究实际地下流体注入和采出机理奠定基础。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是在于提供了一种变直径岩心夹持器,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所述的岩心夹持器能够完全密封岩心,并可允许两种直径的岩心组合使用。测定流体经过组合岩心时的组合渗透率,突破压力等关键物理参数。
为了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措施:
一种变直径岩心夹持器,它由第一25mm堵头、第一25mm垫块、第一25mm岩心筒体、第二50mm岩心筒体、第二50mm垫块、第二50mm堵头、流体通道、25mm锥度套、25mm环形密封圈、围压入口(出口)、第一25mm橡胶套管、25mm环压腔、第一25mm岩心、过渡锥度套、25mm环形密封圈、50mm环形密封圈、围压入口(出口)、50mm橡胶套、50mm环压腔、第二50mm岩心、50mm锥度套、50mm密封圈、流体通道、米字型环形导流槽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变直径岩心夹持器中的第一25mm堵头、第一25mm垫块、第一25mm岩心筒体、第二50mm岩心筒体、第二50mm垫块、50mm堵头依次相连,所述的第一25mm堵头和左第一25mm垫块的轴线位置设有与第一25mm岩心筒体相连的流体通道,第二25mm岩心筒体左端设有25mm锥度套、25mm锥度套对应的25mm橡胶套管,外筒设有与25mm环压腔相通的围压入口,第一50mm岩心筒体左端设有过渡锥度套、过渡锥度套对应的第二50mm橡胶套管,外筒设有与50mm环压腔相通的围压入口,右端设有对应的50mm锥度套,所述的第二50mm垫块、第二50mm堵头的轴线位置设有与所述的第一50mm岩心筒体相连的流体通道,所述的过渡锥度套分别与第一岩心筒体、第二橡胶套管、第二岩心筒体4、橡胶套管依次紧密连接。
变直径岩心夹持器可以容纳两种直径尺寸的岩心进行实验,可以根据真实的情况设计大小岩心的直径,可以对大小岩心可以施加不同压力,测定不同地层压力下的组合渗透率和波及系数等关键物理参数,研究真实的井筒注入和开采的地下流体流动模式。
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25mm堵头与25mm锥度套螺纹紧固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25mm锥度套与第一25mm岩心筒体螺纹紧固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25mm岩心筒体与过渡锥度套设有环形密封圈。
进一步的,所述的过渡锥度套与第二50mm岩心筒体螺纹紧固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8208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