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变直径岩心夹持器有效
申请号: | 202011582084.6 | 申请日: | 2020-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6339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31 |
发明(设计)人: | 李琦;谭永胜;薛强;徐亮;李霞颖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N15/08 | 分类号: | G01N15/08 |
代理公司: | 武汉宇晨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2001 | 代理人: | 王敏锋 |
地址: | 430071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直径 岩心 夹持 | ||
1.一种变直径岩心夹持器,它包括第一堵头(1)、第一垫块(2)、第一岩心筒体(3)、第二岩心筒体(4)、第二垫块(5)、第二堵头(6),其特征在于:在变直径岩心夹持器上依次与第一堵头(1)、第一垫块(2)、第一岩心筒体(3)、第二岩心筒体(4)、第二垫块(5)、第二堵头(6)相连,第一堵头(1)和第一垫块(2)的轴线设有与第一岩心筒体(3)相连的流体通道(7),第一堵头(1)与锥度套(8)连接,第一岩心筒体(3)与锥度套(8)连接,同时用密封圈(9)封闭,第一岩心筒体(3)上方设有两个围压入口(10),第一岩心筒体(3)与内部第一橡胶套管(11)形成环压腔(12),第一岩心(13)放置在第一橡胶套管(11)内,第一垫块(2)和第一岩心(13)接触的一端刻有米字型导流槽(24),第一岩心筒体(3)与第二岩心筒体(4)中设有过渡锥度套(14),第一岩心筒体(3)与过渡锥度套(14)连接,在第一岩心筒体(3)上设有环形密封圈(15),第二岩心筒体(4)与过渡锥度套(14)连接,在第二岩心筒体(4)上设有环形密封圈(16),第二岩心筒体(4)上方设有围压入口(17),第二岩心筒体(4)与内部第二橡胶套管(18)形成环压腔(19),第二橡胶套管(18)内放置第二岩心(20),过渡锥度套(14)分别与第一岩心筒体(3)、第一橡胶套管(11)、第二岩心筒体(4)、第二橡胶套管(18)依次连接;
所述第一堵头(1)、第一垫块(2)的直径为25mm,锥度套(8)和第一橡胶套管(11)的内径为25mm;
所述第二垫块(5)、第二堵头(6)的直径为50mm,第二橡胶套管(18)的内径为50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直径岩心夹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垫块(5)和第二岩心(20)接触的一端刻有米字型导流槽(24),第二岩心筒体(4)与锥度套(21)连接,同时将第二岩心筒体(4)与锥度套(21)用密封圈(22)封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直径岩心夹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堵头(6)与锥度套(21)连接,第二堵头(6)和第二垫块(5)的轴线位置设有与第二岩心筒体(4)相连的流体通道(2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直径岩心夹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岩心筒体(3)和第二岩心筒体(4)分别放置两种直径不同的岩样。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直径岩心夹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环压腔(12)和环压腔(19)所夹持的第一岩心(13)和第二岩心(20)施加不同的围压。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直径岩心夹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堵头(1)压紧第一垫块(2)和第一岩心(13),第一垫块(2)侧面的米字型环形导流槽(24)流体均匀注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82084.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